翡翠怎么看通透标准?
对于“通透”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是否透明的层次,那其实是很狭隘的。 天然形成的玉器,除了玉髓和水晶等少数品种外,绝大部分是不透明的;即使是看上去很透的玉髓、玛瑙,只要仔细观察,总能找到一些半透明的部分(连接处)。也就是说,天然形成的玉器,是没有透明这一概念的。
那么,所谓的“通透”,其实应该是“透光”的意思——指光线能够穿透进来,在内部形成光影变换的效果。而“透光”的程度,我们称之为“透明度”。 同样,对于翡翠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在强光照射下,才能看出来是不是“通体透绿”“通体透蓝”等等。
否则,按照天然形成的原理,玉石内部存在大量纤维交织的构造,这种结构的韧性和密度都很高,自然光是很难进去的——当然,除非是经过了强酸浸染的B+C货,或者注胶了的AB货,那又另当别论了。 所以,当我们评价一块翡翠的透明程度时,要同时参考两个指标:
一是结构是否致密,二是颜色是否浓艳。
1.结构是否致密 从微观角度来讲,一块玉石的结构是否致密,取决于两个方面:
a)质地的粗细:质地越细,结构越致密; b)颜色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结构也越致密。 因为自然形成的玉石,是很难同时具备上述两者条件的。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优化处理来改善玉石的颜色均匀度,比如漂白、灌胶、染色等。而对于质地,则是无能为力的。
2.颜色是否浓艳 对于天然形成的玉石,颜色的饱和度和鲜艳程度都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天然的玉石颜色来源于其内部的铬离子(Cr3+),钛离子(Ti4+)等的着色作用。而色素的饱和度、亮度都会受到内部晶体形态的影响。 例如:绿色玉石中,只有铬绿矿物具有绿色的着色能力,其他的染色剂如铁或锰的氧化物,都只能起熏蒸的作用,不会留下明显的色素。所以在绿色玉石中,铬元素的浓度越高,色调就越鲜艳,反之则暗淡。 同理,如果在红色玉石中加入适量的铁元素,调出的胭脂红才最纯正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