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是白色的?
首先,从科学角度上解释一下,“白”其实是一种底色,或者可以理解成一种底色缺失的颜色。 天然的翡翠是在地表以下深处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形成的,成分以硬玉为主,其中含有钠长石和铬矿物等其它的微量元素。在形成过程中,由于钠长石先溶入围岩之中而使晶体间隙被留下,然后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翡翠矿床。
而在后期的搬运、沉积作用过程中,不同的矿物因为其硬度不同,会在不同的位置沉淀下来,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翡翠岩矿床。其中的白色基底部分,就是由钠长石形成的,这也是“白”的来源之一。 除了底色之外,影响翡翠颜色的还有光照的角度和强度、矿物含量的多少等等因素。众所周知,天然翡翠绝大多数都是带有色的,这些色彩因光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我们常说的“白”翡则是相对纯净,少了一些杂色。 但这里的白也并不是无色,事实上任何单反镜头的白色滤镜都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无色,只不过是在色调上更偏冷一些罢了。
所以虽然叫“白”翡,但其实它是有色的,只是色调更偏向冷色调而已。 最后来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怎么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白”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灯光进行照射,如果光线穿透度良好且表面光滑(至少没有明显颗粒状结构),那就是“白”翡了。当然,也可以用放大镜结合其他手段进行进一步判断。 “白”翡虽然价值比不上红翡,但也相当不错。而且由于市场上红色翡翠原料越来越少,品质好的就更难找,因此“白”翡反而越来越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