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种翡翠起荧光吗?
冰种有起荧光的吗? 当然! 不过,要非常特别的一块冰种翡翠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比较罕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荧光”。 “荧光”指的是在紫外线或者蓝光下,某些宝石可以发出蓝色、橙黄色的荧光。 根据产生荧光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天然的荧光分成两类:一类是发光作用,是由宝石本身吸收射线而产生的荧光;另一类是蓄能闪光,是由于碰撞摩擦而产生电荷,所带的电荷被其他带电体所吸引而造成的瞬时放电现象。 而题主所说的这种带有蓝莹光的冰种翡翠,属于由宝石本身吸收射线产生的荧光。 在自然光下,大部分冰种翡翠都呈现透明一清爽的颜色。但是在紫外线或者蓝光下,它们会出现明显的色带变化,有些甚至会产生蓝色的荧光照射出来(如下图) 这是因为,天然冰种翡翠在外形上多呈纤维交错的结构,而且内部矿物颗粒间排列松散,粒度均匀,所以紫外线能够轻松穿过晶体,使其内部具有吸收射线能力的金属离子得到激发,由此产生有色荧光。 只不过,不是所有冰种翡翠都具有这样的特性。要想得到这样特殊的效果,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必须是冰种以上晶质的翡翠,比如玻璃种,豆种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2、内部的矿物含量要在一定的比例范围,比如含有较多的绿辉石就会抑制荧光的产生。 像题主所说,如果是纯冰种的翡翠是不太可能发荧光的,因为冰种属于透闪石玉,不具备吸收放射线的功能,不可能自发地放出什么光芒。 但是,如果冰种翡翠中含有翡红彩色的矿物,比如在结晶体内存在少量的铬铁矿,那么在紫外线照射下,这些矿物就可以吸收射线产生荧光,从而让整块冰种翡翠散发出鲜艳的红紫色光泽(如图二所示)。
翡翠好不好,看“种水色”,行家看“种”,外行人看“色”。种就是翡翠的密度,密度高,玉就比较浑厚实沉,冰种是翡翠的密度仅次于玻璃种的一个品种。因为玻璃种被称为顶级翡翠,它的数量非常少,所以它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大部分收藏爱好者可望而不可及。现在翡翠市场,冰种翡翠的数量也在减少,它的价格也在直线攀升。好的冰种翡翠,起“亮”、起“荧光”。这些“亮”的程度和“荧光”的程度,也是区别冰种翡翠品质的主要依据。
冰种翡翠是指其内部的结晶颗粒细小,肉眼几乎不见翠性和颗粒感,透明度在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中间,整体给人清凉通透的冰质感。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玻璃光泽,内部纤维交织或者细粒结晶颗粒,当光照射进来的时候,可以发生全反射,并且部分光线还可以发生折射,从翡翠物化性质上解释,冰种翡翠的折射率为1.66,这样的折射率决定了冰种翡翠具有起“亮”和起“荧光”的光学效果。
影响冰种翡翠起“亮”和“荧光”的重要因素是,冰种翡翠内部结晶颗粒以及胶质的纯净程序和紧凑程度,另外,雕刻工艺也很关键。一般来讲,如果冰种翡翠内部颗粒非常细腻,胶质纯净,比较紧凑,雕刻工艺到位,那么制作出来的冰种翡翠饰品,其“亮”和“荧光”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冰种翡翠的内部颗粒稍微粗一点,“起阳”稍微松一点,胶质不够纯净存在裂隙,雕刻工艺不到位(特别是抛光不到位),那么制作出来的产品起不到亮、起不到“荧光”的效果。
另外,如果是弧面雕刻的冰种翡翠,其起“亮”和起“荧光”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是平面雕刻的冰种翡翠,其“亮”和“荧光”的效果就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