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大名玉?

司马孝平司马孝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定义什么玉才算是名玉,因此这个答案其实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而且,所谓的“玉”,其本身就是一个大概念,包含了软玉和硬玉两个类别,其中又分为多个亚类品种。而我们平时所讲的“玉石”,也常是我们对软玉的泛称。因此我们这里讲的“玉”,通常也是特指软玉。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描述为,“中国的软玉有哪些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丰富多了。 按传统的分类方法,软玉可分为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五大类型。而每个类型的玉又有数个甚至数十个品种。

例如,软玉中的白玉,按照颜色深度可分为:羊脂白、梨花白、粉白、凝脂白等,这些是质地最为细腻的软玉;再如白玉中的青白玉,根据青色浓淡程度不同,可分为:青白、粉青、鹅卵青等等。 而每一个品种,又会因产地的不同,而在质感上有些许差别。

比如同样是白玉,若是来自新疆和田的,通常会呈半透明状,犹如凝脂,而来自于俄罗斯的山料,则会稍显浑浊,不够通透。再比如青海的青玉,经常会看到明显的翠色,这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铬元素所致。

而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些,将硬玉也包括在内的话,那么中国的玉石文化则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玉石文化里,除了软玉外,还有一块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翡翠。

在现代人的眼中,翡翠常常是被单独分类出来的,因为其颜色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软玉,而且具有水头好、透明度强的特点。所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以把以前很多软玉的品种全部归到翡翠中去。

这样一归类不要紧,一下子就让我国的玉石历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为有了翡翠这个新成员的加入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玉石品种,诸如阳绿、祖母绿、苹果绿、冰种、玻璃种……等等,都可以找到了他们的出处。 这么说来,是不是意味着现在我国的玉器工艺水平已经远超古代了呢?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尽管有了软玉和硬玉这两个大类,但是并不代表古代的制玉工匠就没有这两类玉了,而是他们可能拥有了之前我们没有接触过的玉!

要知道,如今我们生活的年代,是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玉文化”普及的年代。所以我们身边随处可以买到价格低廉的玉饰品,这也使得我们忽视了原本应该属于玉的文化。相反在古代,玉的原材料比现在要珍贵得多,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消费得起的,因此也就导致了古人没能像今天我们这样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到质地一般的玉饰。

于是他们在制作玉饰品时,往往会对原材料进行精心的挑拣,尽可能地将那些质地最好的部分做成玉饰品。这就导致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人所作的玉饰品,往往质地上乘。加上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利用玉的方法并赋予了玉美好的寓意,这更是增添了玉的价值。

可以说古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原料的精细挑选上,还体现在他们运用高超的制玉技艺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玉石精品上。 我是大伟,一位坚持自己创作的玉石爱好者~

巴雨燕巴雨燕优质答主

1、籽料,籽料又名子玉,是和田玉籽料的简称,指由河床卵石演变而来,是被河水搬运,分离,磨蚀形成的。主要产在新疆和田,因为和田玉自古以来出名,所以和田玉籽料的叫法就慢慢代替了其他地方产出的和田玉籽料的名称,大家一提到籽料就会想到和田玉。在所有和田玉中,籽料的品质最佳,价值最高。因为其量少,皮和肉紧致,不易起崩口,油脂性、韧性、硬度等都高于其他产地的和田玉。

2、山流水,山流水为玉石矿脉受地震或者冰雪融水侵蚀崩落,被带到河流中上游暂时埋于河床表层或者地表下的和田玉,是山料向籽料的过渡阶段。其特征是,部分受河水搬运,石头表面没有达到籽料的标准,留有部分棱角,有轻微的磨圆,皮壳没有籽料紧实和厚重,颜色一般较浅,质量比籽料差,但比山料和戈壁料优。

3、山料,和田玉山料是指产自山上未经过水搬运和长期风化的玉石,是玉石的原生矿,为中酸性岩浆侵入接触变质的产物。山料主要产在古河道及其支流上游沿山一带,储量大,矿脉长,质地差,外观粗糙,石性强。

4、戈壁料,戈壁料是指玉石矿脉由于自然作用,崩落、风化后,散落在戈壁滩上,长期经受日晒风吹和雨水冲刷形成的玉石,属于半山料半滩料,是山料向籽料的过渡品种。大部分有比较浅的小裂纹,玉质较细腻,润度介于山料和籽料之间,颜色不如籽料,略带石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