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石是什么?
“奇石”这个概念比较宽泛,中国的石头种类很多,但是最著名的还是四大名石: 太湖石、昆石、英石、灵璧石,俗称“四大观赏石”。 1.太湖石 位于江苏省太湖之滨的苏州,是世界上最早发掘、采集和收藏石头的地方之一。2000多年前,苏州人就开始把奇石作为艺术品来收藏了。 这里出产的太湖石,是一种含石英的石灰岩,经水的冲刷和自然的风化,形成大小不等的石峰、石笋、石柱等形态。这些岩石表面多布满了凹凸不平的棱角,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明清时期,皇帝在颐和园中收集了许多的太湖石,在圆明园中也搜集了很多优质的太湖石。清末民初,许多达官贵人家里都会布置客厅或者花园,会摆放一些从太湖中采摘回来的石头。
2.昆石 昆山是盛产石头的地区,这里的石头主要指的是墨玉,又称“昆仑翠玉”,是一种硬玉。颜色由淡青色到深蓝色,有如海一样深邃,有如天空一般明净,因此也被称为“昆碧”。用昆石制作的印章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 “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其中的“砚”指的就是砚台,而做砚台最好的材料就是昆石。用昆石制作的砚台质地细腻、硬度适中,是制作佳砚的理想原料。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已经很少使用砚台了,但许多博物馆里仍然陈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品砚台,它们大多由昆石制成。
3.英石 广东清远英德一带,是中国传统的英石产地。英石是由石英和粘土混合沉积形成的,外表粗糙,颜色多为青灰,也有黄白之分。这种石头易于雕刻,可以雕刻成各种形状,也是制作盆景的最合适的配料之一。
4.灵璧石 产于安徽北部灵壁县境内,古称“泗滨磬石”,以声音宏亮、品质坚细著称于世。《新唐书》中有记载:“灵璧石,后周时有采石者于淮水边,自东汉以来,采石于泗滨,至唐始贵。” 现在的灵璧县城西二十里的朱山脚下,还有一座隋唐时的采石遗址。 灵璧石的外形一般都有裂纹,这些裂纹是自然形成的,犹如山水画中的皴法,给人以古朴之感。有的像叠罗汉似的,一层层,一摞摞;有的像海绵,软软的,轻轻敲打,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由于古代灵璧石常用于制作成工艺品或建筑装饰品,所以在汉代就已经很名贵了,到唐代更贵。到了宋朝之后,才渐渐成为文人墨客赏玩的奇石。
中国第一奇石——云南大理石
大理石为中国云南大理独有的矿产,因此命名。它是一种美丽的变质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重结晶形成,主要成分是白云石和方解石。我国分布的地区有云南大理、贵州、四川、广东、福建、北京等,品种多样,图案变化万千。
云南大理石的花纹颜色主要以白色、灰色为底,黑、黄、绿、红等色相杂,石上纹理清晰美观,有美丽的云彩花纹,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有的像山川景物,有的像飞禽走兽,可谓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变化无穷。大理石不仅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而且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石苑皇后”和“巧夺天工的石画”。
中国第二奇石——灵璧磐云石
灵璧磐云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天下第一石”就是灵璧磐云石,此石高1.63m,宽0.72m,厚0.65m,重达3375kg。它的美在于石体造型粗犷敦实、雄奇沉稳而又风骨嶙峋、清逸隽秀,是石中之上品,其收藏价值之高、名声之大,可谓“甲天下”。
灵璧磐云石是石灰岩,其石密度大于水,击之声成金属清音,有“石 Pagoda 之最”的美誉。灵璧磐云石以瘦、皱、透、漏的风 情、雄、奇、险、怪的气魄、黑、皱、坚、润的特色著称,可谓坚可砺刀斧,黑逾暮色漆,丑至惊天地,润能洁尘埃。灵璧磐云石中具象类像人像兽像物像器者,谓“象形石”;抽象类如云如画如气如乐者,谓之“意象石”。
中国第三奇石——雨花石
雨花石,也叫玛瑙石,有“天赐国宝”、“国之瑰宝”“石中皇后”、“长江奇石”、“中华神石”的美誉。它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底蕴丰厚,与泰山石、黄河石、灵璧磬云石并列为中华名石,是我国的特产瑰宝。雨花石产于我国江苏南京六合一带江、河、湖、 沟的沿岸及其附近田野地下,色泽艳丽,晶莹剔透,斑斓五色,纹路、图案奇妙,造型多样,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奥妙神奇,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如月涌大江,有的如泼墨山水,有的像风花雪月,耐人寻味、玩味。
中国第四奇石——英德洞藏石
英德藏石属于岩溶石类,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的形成离不开水作载体,是水的搬运、冲蚀、溶蚀的产物。它主要产于广东英德,以有形藏石最为出色,其形体、色泽、纹理、脉络、包浆、质地、硬度、光泽皆与出土文物相似,古朴、凝重、秀润、内敛、精微,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