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玉器的国家之一,并创造了独特的玉文化。我国的玉器经历了史前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 玉材的产地主要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岫玉、河南南阳独山玉、湖北郧县绿松石、江苏扬州碧玉以及贵州朱砂红等地。
1.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玉石材料,也是目前最名贵的玉石之一,其经济价值远高于其他玉石。据考证,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就有作为装饰品的玉琮、玉璧等玉器出土。
新疆和田玉的特点是:质地细腻、温润,具有油脂般的光泽,看起来非常漂亮且耐久;新疆和田玉韧性很强,不易破损;新疆和田玉的颜色丰富,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颜色,其中以白度为最佳,其次为青白玉。当然,颜色越稀有,其价值也就越高。 2.辽宁岫岩岫玉
辽宁岫岩岫玉是一种透闪石质玉器材料,因其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该玉质感圆润,光泽淡雅,抛光后呈蜡状光泽,有的可呈现出透明至半透明的特质,极具观赏性。
因为辽宁岫岩岫玉的颜色和硬度与新疆和田玉相当,而价格却比新疆和田玉更低,所以常被仿冒新疆和田玉用于制造高档玉器。
3.南阳独山玉 南阳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河南玉”,是玉雕原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北面的独山而得名。独山玉属于变质岩,主要由暗绿色鳞屑变晶绢云母片岩构成,富含铬、镍、钴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因此呈现绿色、红色、黄色等色彩,并且常伴有彩晕现象。
除了原色外,独山玉还常用漂白、上色等方法来提高商品价值。由于独山玉产量大、颜色类型多,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雕刻品及首饰镶嵌。不过,高品质的独山玉较为少见,目前市场上优质独山玉原材料的价格极高。
景韬优质答主和氏璧,是历史记载中第一块有据可考的中国玉器。中国玉器种类繁多,可分羊脂玉、翡翠、独山玉、和田玉、南阳玉等多类。
羊脂玉是和田玉中的精品,因产于新疆和田,色如羊脂而得名。其主要成份为角闪石,硬度为6-6.5度,呈油脂光泽。其颜色洁白,质地柔滑光亮,坚润。羊脂玉中有时可夹杂脑绿、辰砂等色。《玉海》称:上玉出武昌郡。佩者不祥。有核者为“水苍”玉。故玉有八德之美,人皆要焉。羊脂玉是玉中极品。
翡翠,因常带有红色,故以鸟名相称。产于缅甸,国内主要产于云南瑞丽,云南腾冲也产翡翠。翡翠主要是由辉石类硬玉的矿物组成的致密多晶体岩石,其硬度为6.5-7度。它有玻璃光泽,呈半透明状。其颜色以绿、紫红色(红色称“翡”,绿色称“翠”)为主,也有白色和黑色的。其颜色分布不均匀,色泽以鲜绿、纯正、均匀为佳。质量以坚硬、通明洁净、色彩鲜亮者为上品。翡翠的质地细密坚韧,具有很高的装饰和经济价值。
独山玉,也称南阳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它含有辉石、黝帘石、斜长石、钠铁黝帘石等成份,硬度约为6-6.5度。呈半透明状,玻璃光泽,颜色多变,质地细腻,坚韧,为绿和白色调的玉石。
和田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和田玉分山玉和田玉两种。产在山上或戈壁滩上的和田玉为山玉,产在河滩上,经过千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小者如拳头,大者如鸡蛋,形状圆润,外表有光滑的皮壳包皮,这种和田玉称为籽玉,亦称仔玉,如羊脂玉就属于籽玉。和田玉呈白色,以白如脂肪的羊脂白为最贵。和田玉由于其硬度适中、韧度极好,非常适宜中国工艺师扬长避短地操刀施艺,深得人们喜爱。
南阳玉,也称“碧玉”、“信阳玉”、“黄水玉”,产于湖北郧县、信阳和南阳,为纯蛇纹石玉。多呈白、黄绿、暗绿色,质地较细腻,常具不均匀的绢丝光,半透明至近于透明。硬度为3.5度,易于刻划,可与独山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