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字画和中国区别?

来一叶来一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日本书法与中国古代书法,同宗同源。在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交流密切。日本人来中国学习文字和书写,带回日本的汉字书法,就是当时最时尚的艺术。 日本人对于汉字的审美和中国人完全不一样!他们更欣赏字笔画简洁、形状对称且具有对称美学的汉字字体。比如“中”、“日”或者“月”这些字,都是日本人心中最美的汉字。中国的书法家去日本展览,往往能得到很高的评价。

然而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日本内战爆发,之后几百年中日之间断断续续的有着战火,往来并不顺畅。文化交流也陷入停滞。直到二战后,才又重新开启。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传承关系,但是日本人学习的中国书法艺术,却已经脱离了中国书体的演变轨迹。 这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书坛盛行“尚意”之风,书家的个性得到释放。笔法和结构都越发随心所欲,楷书出现了“颜筋柳骨”、行书有“二王”一脉传承,草书则有了“怀素狂草”。而日本学习了中国东汉时期的隶书、魏晋时期的楷书和颜真卿的楷书,却再也没有能学到中国书的“意趣”,而是把汉字书写定型化、格式化了。

因此当抗战胜利后,我们看到日本人民欣喜若狂的“扫街”庆祝时,却发现他们写的汉字“焕然一新”!每一个字都是方方正正、干干净净。哪怕一个“中”字,也是横平竖直、笔划整齐。再不像以前的草书或行书那样随意自然。 这恰恰符合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也是现代教育体制下每个学习者都要书写规范字的理念来源。

韩岢煊韩岢煊优质答主

日本字画受中国字画影响巨大。最早可追溯至奈良、平安时代的日本,汉文化的传播、皇室贵族以及高级僧侣研习汉文化蔚然成风,贵族子弟进入大学寮学习儒家文化,以及书法和文学(汉籍)是重要的内容。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伴随禅宗的传入,以“唐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书院式”文化应运而生并持续发展至17世纪,“书院式”文化以简洁、质朴的风格影响着日本的各个层面,书法、汉诗和绘画是主要表现形式,此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应安三笔”(梦梅、梦龟、梦窗疏石)、“三绝”(周文、一休、雪舟)。17世纪初德川幕府开始进入统治日本的江户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京都移至江户,大名和武士的俸禄优厚以及江户市民财富的增加催生了日本字画市场的日趋兴盛,江户时代成为日本字画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字画的绘画手法、题材和内容已经完全本土化、日本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狩野派和琳派。日本字画市场的产生是和江户时代的字画交易和字画收藏的兴盛分不开,1732年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字画商、长谷川策之助出资建立日本最早的字画鉴定家、高岛梧门塾(高岛馆),以培养更多的字画鉴定人才,1789年日本历史上首次举办的以出售字画为目的的庙会在东京根津天神举办。字画鉴定家高岛梧门和字画商长谷川策之助分别是日本字画市场鉴藏体系和交易体系的核心代表人物,在日本字画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