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文物最值钱?
目前,中国最值钱的文物——和氏璧,已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 按《史记》记载:“始皇至死好黄老之学”,“秦昭王等列国君主或因为穷极奢侈而亡、或者因为好大喜功而败,唯独始皇帝“修养生息”而强盛,因此被后人广泛赞誉。 但就是这样一个以勤俭著称的始帝王,却做了一个令后世无比惊讶的事——他将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和氏璧制成了一颗晶莹璀璨的夜明珠!然后,将这颗属于自己的夜明珠命名为“承露盘”,用来承接从五岳四海升上的露水,浇灌他陵墓里的奇花异草。 而这样一颗由和氏璧制成的承露盘,也就成了当今世上最珍贵的文物之一了。
除了和氏璧之外,下面这几件文物也堪称无价之宝。
第一件是无字天书,又称河图洛书。在传说中,这件文物由河神献给了舜帝;而在现实中,它则被发现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郊的小屯村,因形制类似甲骨文,又被称作“龙骨”。虽然其中文字不足,却蕴藏着巨大的天文地理等信息。
第二件是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十弦琴”。这不仅是现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弦乐器,同时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宝。
第三件是李冰之子李二郎穿过的鱼鳞甲。这件兵器既不是铁制的也不是银制的,而是一种用青铜浇铸而成的防护装备,而且上面还有着鱼形的装饰纹样。
中国的文物从远古时期起,就以精美、历史悠久、珍贵而著称于世,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为东西方文物交流搭建了桥梁,使许多珍贵的文物经此通道进入中国。所以,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的珍贵文物,现今在中国得到保存和珍藏,其中国家级的文物在大中城市的博物馆和首都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均有收藏、展出。
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文物有仰韶文化的盆彩陶、龙山文化的黑陶、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器、秦始皇陵兵马俑、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珍贵织品等。
国家规定的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对一级甲等文物的定义是:“具有特别重要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堪称 masterpiece的代表性文物。”
中国被列为孤品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国之瑰宝”),截止2005年底共有64件(处),来自北京、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山西、湖南、福建、重庆、浙江和辽宁等11个省级行政区的23个博物馆、纪念馆及大足石刻和莫高窟。它们中产生于夏商周至清之间,涵盖青铜器、漆木器、陶瓷、石造像、墓志、书画、简牍等多个门类。
而其中价值最高,堪称“中华第一古物”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商周青铜器“利簋”这件青铜器是在1976年春天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一个村子里被农民挖土时发现的。当村民得知挖出来的东西很有价值后,全村男女老少纷纷出动前来“寻宝”,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后却一无所获,最后在上级的干预下才平息“寻宝热”。
其实,这个农民挖出来的宝贝,是一件商末周初的青铜器,名叫“利簋”,“簋”是古代用于放食物的高脚圆盘。它的价值不在它有多精美而在于它的底部的120字铭文,记载了3000多年前的一场战争。
在遥远的商朝(纪元前17世纪初――纪元前11世纪)的末期,商朝的统治发生了危机,周边一些弱小的方国便开始蠢蠢欲动,企图取代商朝的统治,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号叫周的方国。周的部落经过几百年的准备和周密的策划,利用商王自甘堕落以及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机会,终于在商代最后一位天子商纣王执政末年,兴兵讨伐商纣,史称“牧野之战”。
商朝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王朝,但其军事和政治中心都在殷,当大军离开这个中心后,其控制力显得很单薄。所以,当周武王带领大军杀奔殷都时,商纣王只好召集奴隶武装迅速起兵,两支军队在殷都郊外的牧野不期而遇地发生了正面冲突。
这一战,周军以弱势战胜了强军,使商朝迅速寿终正寝。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他的军队里一个名叫“利”的军士,因在战争中有功,被赏赐青铜数钧(古代容量单位),以铸造青铜器皿――这种记载古代赏赐制度和战争过程的器皿名曰“礼器”。这位军士铸成了“利簋”,并详细刻上铭文以铭记自己的功绩。
牧野之战后商周鼎革是22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早期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关于发生在商周间的这场战争的具体时间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史学家们,特别是商周的武王克商(即牧野之战)之年到底是哪一年?从汉代司马迁著的《史记》开始,就有“共和元年”、“周宣王八年”、“西周中期说”、“商周之际说”、“殷高宗说”等不同说法,各持己见而莫衷一是。直到上世纪初瑞典中国考古学家高本汉著的《西周铜器断代》一书问世,将周初史书按时代先后进行排比,才形成了一种颇具史学色彩的断代体系,这就是所谓的“高氏系统”。
按照这样的说法,从周朝克商算起,经厉王、宣王、幽王、平王东迁,其前后时间在275年左右。此说一出,史学界虽多存异议,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