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民国的戏服是什么意思?

金竹涵金竹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说戏袍,这个比较好理解。京剧里五十年前的演员现在都还穿“大褂”呢(比如张派青衣李海燕、尚派小生郭伟等)。所谓的大褂就是戏剧服装里面最简便的便装,在舞台上一般出现都不系扣子,前面两个兜。这个在清代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穿着(看看《红楼梦》和《老残游记》对“大褂”的描述吧)。而戏曲里的“大褂”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右边开衩(风骚啊……)、上面有补丁并且是竖着的(这是为了表演时候方便穿脱)。 再说“褶子”,这比较复杂。简单说来,它是古代服饰“深衣”发展成“襦裙”之后的“襦”,也就是短上衣的意思。在明代,一般老百姓都是着“襦”的,而有钱人家的女子就会穿上比“襦”长一点的“衫”了(这就是“襦”“衫”的区别)。那么到了清代早期,普通百姓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依然身着“襦”,不过这时候的“襦”已经没有了交领,且领口和袖端的袖口都渐渐收窄。而有钱人的服饰又有了新发展——“袍”出现了!

所谓的“袍”,其实就是加了装饰的“襦”——在“襦”的外面再加一层短衫,做半袖处理,并且在襟的前后加上装饰(这就是“襕缎”的来历哦) 最后说“帔”。这个就比较好认了,有点像今天披肩的感觉,不过长度要没过膝盖。在清代,只有贵妇人有资格披着“帔”出门的,而且“帔”是有专属颜色的,黄帔专给皇后用,妃子和命妇低级别的贵妇用淡黄色的“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