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透视得中国画?

项中秋项中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多视点”,这个概念有些模糊。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散点透视”“焦点透视”和“动点透视”的概念。 什么是“散点”?很简单。你站在一个点(任何一点)上,以这个点为起点,向各个方向延申,最后形成的视觉轨迹就是“散点”——它类似于照相时的“焦距”,只是没有照相机那样精密。 在“散点”上所能看到的景物是“散景”。由于人眼睛的晶状体可以调节(变焦),因此从这点来看,其实“散点”并不是真正的固定点——它的位置实际上与观看者本身的位置有关。

所以严格来说,中国传统画家所说的“散点”,是指从“主体”(作画者本人)的位置上来看,周围景物的分布状态。 这个概念里的“点”是一个运动着的“动点”——它随着观察者的位移而不断变化着。 在这个“动点”上所看到的景象当然是“动态画面”——它是流动的、运动的、变化的…… 比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写的“俯仰之间,已而目昏黄……”,这其中的“间”如果按字面意义来理解,应该就是指“动点”移动的幅度。也就是说,在如此短的瞬间,视线所扫过的景物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于是有了“目昏黄”的感觉。

这种用“动点”来观察的方法被称为“动点透视”——它与摄影所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往往不讲究“逼真”,它们追求的是“写意”,是在“意”的基础上来表达“气韵生动”——这与西方美术注重写实,注重解剖,注重光色不同的。 所以楼上的几位老师提到的各种透视理论,对于中国画家来讲,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即使看到了这些理论,他们也无从应用起来。

这是因为:

1.透视的原理很难精确地表述(光是“近大远小”就能表达所有的情况吗?),因此难以作为“技”来进行训练;

2.在中国传统审美里,更看重的是整体的效果——就像舞蹈一样,腿怎样踢起,脚如何踩下,膝盖怎么弯曲,这些细节在舞蹈动作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姿态的美感和韵味;

3.中国画画的是“意象”——它是抽象的、概括的,是与观者心灵相通的意境。所以透视不透视的,并不影响表现“意境”——这是与中国文化中“写意”的传统有关的。

苍婧文苍婧文优质答主

关于焦点透视:西方绘画注重科学性,因此形成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具有严谨、精确、逼真和形象性,它通过对几何学、物理学和生理学的精密计算,使画面产生空间幻觉的真实感。从理论上讲,在一定距离内,焦点透视为人眼提供了最接近现实的景象仿真。 焦点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窄远宽"(平行缩形)。物体空间的纵深感、体量感和可度量性得到了精准和充分的表现。这种规律适用于特定视点所得的视觉形象,因此在写实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所形成的"真实空间"在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 焦点透视的长处是逼真,缺点是局限,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视点固定。如果在一幅画中,同时采用多处视点,则会产生悖论,形成透视矛盾和错位。因此,焦点透视在表现大场景或大信息(空间和内容)方面必然受到限制。 传统中国画采用类似西方焦点透视的表现方法者比比皆是。南朝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宋代马远和夏圭、元代钱选、明代仇英、清代袁江和袁耀,他们的界画和手卷长卷、浅降青绿山水画大都采用焦点透视,所不同的是他们用散点透视来弥补焦点透视之不足。 焦点透视是建立在以科学为中心的哲学观基础上,把人作为独立于广延性物体之外的主体,从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出发,造成从固定视点观察对象的成像方法。 焦点透视符合人的生理视像规律,但与人记忆中的视像与思维构合的视像有差别。人类大脑在思维中产生的视像与实际成像有矛盾。因此,在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某种差距。为了突破焦点透视在画面上的局限性,人们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突破方法。 在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中,可以发现作画(原始人或儿童)者在作画时无视点、视域和视界的限制,完全是把所认识或记忆的物象,用类似多重视点的平面方法在二维平面上进行构图造型的表现。在这种画中,往往以人的主观观察体验和审美意向为出发点,来选择和再现对象。它不受实际视像的限制,追求的视像更符合人类感知和思维后的复合印象。人们把这种既符合(与实际物理成像规律一致)又不符合(与人实际视像规律矛盾)物理和生理规律而形成的成像规律和成像方法称为散点透视,并把它运用到绘画中(即形成散点透视绘画)。 多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的区别:多点透视是物理成像规律在绘画中的应用。多点透视的成像方法,既符合人实际生理成像的规律,也符合人眼实际接收到的物象。绘画中采用多点透视作画,即在一幅画中取几处视点进行物象的再现。 由于焦点透视在表现画面大场景、大信息量和广时空时的局限性,如果按严格的一点透视规律作画,必然造成画面的狭隘和时空的封闭。 采用多点透视,即在一幅画中采取几个特定视点的物象构成画面。这样,在表现大场景时空和大信息量时,即突破了聚焦透视在空间和信息上的限制,又因各个视点的物象是"聚焦"取像,避免了焦点透视的局限性,获得一种有别与自然和与人实际视像规律一致的广阔空间。 多点透视法和散点透视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多点透视法是在不同视点下看到的物象,它们之间彼此没有重叠交叉。采用这种方法作画,可将大场景、大时空和大信息量在二维平面上集中表现出来。多点透视符合人实际的观察和美学心理。 与多点透视不同的是,散点透视把不同甚至很远的不同视点下看到的物象,放在同一个二维平面中进行构图造型。也就是说,采用散点透视作画,画家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把同一事物不同甚至很远的地方所看到的物象全部画在画面上。 如同一幅山景,可把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在三个不同高度下(三个视点)所看到的物象画在同一幅画面上。这在人实际观察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人们每次观察只能限于一点(一点视域和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