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纸币什么时候?

马智雄马智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5年,是停止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时刻。 当时,由于物价水平飞速上涨,原来面值1元、5元的钞票已经无法买到东西了(1976年银行又开始收回所有流通的5角和5分硬币),为了平稳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停发第二套人民币,并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从第二套到第三套人民币的更替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纸币发行的一些变化规律。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于1953年到1964年间,总共18种面额,最大面额为10元,最小面额为1元(1957年发行5角的券别);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至1974年发行,取消了30元和100元的纸钞,增加了10元、50元两大币值。同时,由于当时中国外汇储备不足,为了减少进口原料,中国开始大量印制钞票,这直接导致了“人民币贬值”和“钱荒”的传闻。事实上,我国早在1955年就宣布废除旧人民币,所以当时的“币值”指的是第二套人民币面值,而非现值。但自第三套人民币起,“货币发行量”的概念才开始流行。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第四套人民币发行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人们口袋里很少有钱,一个工薪阶层一年可能也买不了几件衣服,所以纸币发行量其实没有我们现在担心。

到了1987年,第五套人民币首发,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票幅的限制,使得防伪技术成为可能。 进入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加强,纸币的发行量也开始增加。特别是1995年以后,央行连续五次降息,通货膨胀明显,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从1999年的第六套人民币开始,我国开始使用新的技术,比如用激光刻印的凹版印刷工艺和双色横号码等。 但直到今天,纸币的发行量仍然没有达到“失控”的程度。以GDP来计算,目前我国每亿元GDP支出只有8.3元,而20年前这个数字却是30元,也就是说现在的纸币发行量只相当于20年前的二十分之一。如果考虑通胀因素,今天的1元人民币相当于20年前的5元人民币。 所以,大家真的不必过于担心。

谈洪进谈洪进优质答主

元朝灭亡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于对纸币的信任危机及钞券的严重贬值而于洪武八年(1375年)宣布严禁发行和使用纸币,并且于次年立法定制,宣布以铜钱、银两为合法货币,并一直使用到清朝后期制钱(铜子儿)。但由于铜钱在流通中面临折耗严重和分量过轻以及朝币抵制地方币的问题,导致铜钱退出流通领域,白银趁机开始成为市场上的主导货币。虽然由于银子在使用中存在成色、分量的差异及找零困难,因此人们开始寻找贮藏、计数和支付上的替代手段。这使得从明朝后期开始,在晋商集中的山西,人们开始在一些商业发达的城市,把积存于家的白银委托商号出面,给存户开据一种票据,用以在市场上流通。这种票据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银行凭证,也是现代汇票、支票、本票的前身,这就是飞钱的演变发展。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纸币发行于中华民国时期,由大清银行和地方银行等私人银行于1914-1919年试发行本国纸币。1924年,北洋政府设立中国银行,颁布《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在1919年到1923年间,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以银元单位发行纸币。北洋政府覆灭后,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12月1日颁行《中央银行条例》,并于1929年开始发行纸币,单位为银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