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钱币哪午最贵?
2013年发行了一个吉祥贺岁系列的纪念币,全套共4枚,以1897年至2997年的各百年纪年为元素分别发行了4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硬币,这4套币的图案设计新颖,风格独特,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迎接新中国60周年华诞所发行的系列和珍贵礼物,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次以世纪为单位的元首纪念币,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这套纪念币共有4个型号,分别为100元、50元、20元以及10元,因为发行量较少,目前市面上已经很难觅其踪迹,市场价格较高。
除了上述4枚普通纪念币外,中国人民银行还于2013年12月2日起陆续发行了4枚贵金属纪念币——2013年中国国际收藏博览会纪念金质纪念币(1公斤)、2013年中国国际收藏博览会纪念银质纪念币(1公斤)、2003中国熊猫金币十周年纪念银币(1公斤)及2013年世界互联网精英大会纪念银质纪念币(1公斤),这些贵金属纪念币的价格更是不菲。 由于2003至2005年连续三届熊猫金币的图案一致且都由北京造币总厂铸造,因而被称为“三连体”熊猫金币,这三枚金币的规格均为1/2盎司,成色为99.9%,最大发行量均为10000份。虽然这种金币的直径仅为20毫米,厚度仅有1.65mm,质量仅重6.2克,但因其材质昂贵,设计精美,深受收藏者喜爱。
一般来说,古钱币的存世量、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决定其价值最重要的因素。如存世量极少的清朝咸丰“大清宝福”背“吉”方孔铜钱,近日被苏州一钱币收藏爱好者以210万元天价拍卖获得。专家介绍,此枚古钱币是“咸丰宝福局”的试铸样钱,制作工艺精湛绝伦,历来被视作中国钱币之“鼻祖”、铜钱之“开山”,是钱币收藏界公认的“名誉品”。
钱币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其产生必然带有历史的烙印。如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废止了周制而进行币制改革,统一使用秦制“半两”钱,五铢钱的铸造则从汉武帝至民国时期,延用了约1200年。中国从秦代至唐代,使用的一直是铜币,宋以后的币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出现铁钱、铅锡钱和各类年号钱,到了元代出现了纸币银锭,明、清两代是铜钱、纹银和纸币同时兼用。中国钱币形态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收藏和研究古钱币,应当按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去收集、鉴赏。
在中国几千年的钱币史中,钱币的数量不计其数,而一些具有代表性或珍稀性特征的钱币,则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六国货币而以秦国货币为基础统一使用的“半两”钱,铸造精细,工艺高超。从汉代至唐朝,五铢钱一直是全国通行的主要货币。“半两”和五铢钱流通时间长、铸造量大、版别复杂,其收藏的价值和难度相对较大。古代大型花钱和质美品相好的花钱收藏价值很高,目前的市场价都在万元左右。古钱币收藏者一般以收藏清代以前的古钱币为主流。收藏古钱币,要注意收藏有特征性的钱币,如“天启通宝”背“罗汉像”钱、“康熙通宝”背“天下太平”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