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俞萄香多大年令?
1873-1954,男,汉族,原名允庄,字淑衡、菽云,号韵斋、紫石道人,江苏宜兴人。他出身于紫砂世家,从小受家学影响,酷爱紫砂艺术。12岁随父学制壶,15岁拜师学艺,技艺精进。
少年时期
1888年(光绪十四年) 其父俞炳辉,为清道光年间制作紫砂名品“蟠桃寿”杯的制作者之一。 这一年他与唐云亭之女唐蕴丽结婚并定居苏州。
1892年(光绪十八年) 长子德铭出世。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次子德鑫出世。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因时局动荡,全家回宜兴周铁镇投亲。此时,与杨凤年结拜为兄弟。得见许多传世名作,如:传炉、树桩、莲方、僧帽等。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全家回到苏州。自此,在苏浙皖一带鬻书习画,兼售紫砂器物。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很多文人雅士,诸如陈衍、曾朴、康有为等,并经常和他们一起品茗论道,切磋书画,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之作。
中年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在南京、上海等地开设淮阳紫砂陶社、淮阴紫砂瓷馆,招徕了不少文人雅士和能工巧匠,共同研究探索紫砂艺术,培养新人。他创作的很多作品,如提璧系列,均是这一时期的成果。
1921年 与其弟子王寅西赴南洋宣传书画,卖拓金石,以资助贫苦学子。期间,应当地友人邀请,曾在一所中学里讲授汉文。
晚年时期
1930年左右,他移居上海,定居北京东路鸿祥绸缎店楼上,设画室以出售字画维持生活。同时,继续研究紫砂工艺,并亲自指导徒弟进行创作。他的很多精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如提壁组合。
在中国紫砂艺家圈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老顽童”,他就是已经79岁高领仍然保持着旺盛创新力的“老神仙”——俞葡萄。而让他有如此充沛活力的背后,就是那颗不甘人后不断尝试新的紫砂艺术表现手法的进取心。他曾经为了实现利用“瓜式瓢”在紫砂壶上表现葡萄藤蔓的想法,竟然推翻此前的所有方案重新开始,历时8年时间终于使自己的这件成名之作得以成功问世,从而成为一代紫砂壶艺大师。
1931年出生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的俞紫云,1947年刚满16岁就进入当地的紫砂工艺厂学习了。因为年龄小,俞紫云当时做的都是端茶送水、打扫卫生的杂活,有时候老艺人教学生制作茶壶时,他就站在旁边看。他的心灵手巧和对紫砂艺术的浓厚兴趣引起了厂里老师的注意,大家就抽空教他练“拉坯”。练了两年后,俞紫云就被安排到造型车间,并拜在“紫砂七老”之一的吴云根门下学习手工制作紫砂圆器。
1958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抽调一批制壶能手进中央美院深造。俞紫云有幸获得进修机会,他跟随著名雕塑家王龙菲、田世光等老先生研修造型艺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习了雕塑、国画等专业课程,为日后紫砂陶艺美的创作打下了根基。学习归来后,俞紫云被厂里安排到辅导组,开始带徒弟。1962年,俞紫云开始独立设计新品,他的第一件新品“松竹梅壶”一出手就轰动厂里。壶艺大师朱可心看到后,大加赞赏,对紫砂界前辈汪宝根更是赞不绝口“紫砂界又要出大师了。”
俞紫云后来更名俞葡萄,也是由于他制作的新品“俞牌葡萄壶”扬名四海,大家都称他为“葡萄大师”。这“俞牌葡萄壶”也让他获得国家、省、市工艺美术设计大奖十多项,并被南京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