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中国用什么货币?

郦荣英郦荣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旧中国(民国时期)的货币体系十分混乱,除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发行纸币外,地方军阀和民间也大量发行不兑现的布币和铜币,导致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首先来说明一点,1916年的中国还是银本位制度,即以银两作为货币基础。当时国内流通的银元主要是“袁大头”,即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的铸造银币。1元银币含纯银24克,按当时的汇率约合7美元;3角金币含纯金2.8克,约合30美元。

下面介绍一下当时的纸币发行情况: 1914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财政部,同时设置编订发行条例委员会,负责拟订发行公债和纸票的暂行章程及各项条例。该会于1914年5月完成草拟,经三读通过《暂行纸币章程》共十二条。

1914年起,国民党政府开始大量印制钞票。到12月底,共计发行6次,面额15种,共有220万余张。这些钞票分为代用券和信用券两大类。由于这些钞票是在战争期间发行的,故又称“战时钞”或“军票”。这些钞票在流通过程中,因滥发引起剧烈的通货膨胀,造成恶劣影响。

地方上各省也大量印钞,其中以粤系军阀陈炯明的广东财政委员会印制的“粤字贰号钞票”流通量最大,此钞票背面刻有“限在广州地区通用”的字样,后因恶性贬值,流通范围只限于广东省内。 在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开始推行法币政策,禁止白银和外币在国内流通。1935年后开始统一发行法币,以废除旧中国复杂的货币制度。

闻治闻治优质答主

事实上,民国早期流通的银币中,袁大头只是流通货币其中一种,当时市面上还有许多杂乱的银币同时流通。在袁大头之前,还有像是墨西哥鹰洋、老毛子西班牙银币、本洋(即清代银币)等银币均在市场上流通。因此,“袁大头”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立刻如人们想象中的一统天下,甚至在最初发行时,在部分银行还出现了拒收的情况。

当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袁世凯是深知袁大头影响力的关键。当时,在铸造袁大头时,天津造币厂便有规定,如果来兑换银质袁大头的,必须将相同成色的银元用以兑换。这就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而在之后袁世凯亲自下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银行,均需义务使用银质袁大头。同时,当时袁大头的成色足、重量规,也令它很受民众欢迎。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袁大头成为民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货币之一。袁大头在民国钱币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民国末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