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有哪五种字体?
“字体”是个古字,现在一般叫“书体”。 狭义的“字体”指汉字书写的字体,即楷书、草书、隶书、篆书和行书五类(其实只有四种,因为其中一种为行书的草化);广义的则还包括其他文字的字体,如日文的假名、韩文的谚文等。 而“书体”指书卷中所收录的文章体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界流传的作品有诗、赋、诏旨、移、策问、箴、铭、诔、祭文、颂、赞、书、序、传、论、解、志、记等等。这些文章体式各有特点,所以出现了真、行、草、隶四体书。后来人们通常以“正书”代指“楷书”,以“行书”代指“行书的草化”,以“章草”代指“草书”的早期形态,以“小草”代指“小楷”。这样,“真书”“行书”“草书”“隶书”就被确定了下来。
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字体。
1、篆书:篆书是从甲骨文、金文、籀文中演变过来的。秦朝李斯将大篆简化为小篆(又名秦篆),至汉代又演变为缪篆。篆书大体分为大篆、小篆。
2、隶书:是继篆书而兴起的一种书体。一般认为由程邈所创,始于秦朝。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蔡邕、蔡..、师宜官等著名书法家和《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等经典碑刻。
3、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楷”本作“楷”,楷者法也,约始于汉末,定型于三国、西晋。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钟繇擅长隶楷。楷书大体分为魏碑和晋唐楷书。
4、行书:由隶书、楷书演化而来,是介于草楷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大体分为行楷和行草。
5、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因为字形比隶书简草,所以称为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