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为什么食器居多?

农兴海农兴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在商周时期的中国,除了饮食器具外,其它的器物,诸如礼器、乐器、兵器等,大部分也都是用青铜铸造的,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商代后期与西周初期青铜的含铜量逐渐降低,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是铁器时代了,青铜铸币的出现,导致青铜原料更加紧缺,此时才开始大量使用瓷器、陶器来制作餐具,而之前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葬中,除了有青铜酒器和餐具外,还有各种陶制或瓷制的餐具。

题主所说“中国青铜器为什么食器居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伪命题,所谓的“食器”实际上也是从烹饪饮食发展而来,最初只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发展到后来才渐渐有了礼仪等功能,而用来祭祀的神坛之上摆放的就是这些食用器皿。

我国古代先民十分注重祭祀,《礼记》中记载了古人祭祀的很多细节,其中就有关于祭器摆放位置、规格等内容,可见祭祀之器的重要性: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耜(音sì),士返田;命管氏施帐,命渔师伐木,收聚。」注:「施帐者,设寝处之帐,以候神灵。」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农乃升谷;命祀匠工,饰巾车,傅画缋,以为舟楫。」注:「饰巾车,言饰御乘车也。」 《礼记·月令·仲秋》:「农乃始稼穑,君子斋戒,执礼者赞荐新。」注:「执礼者,主祭祀之人。赞,佐助也。荐新,以蔬、蓏(luǒ)、鱼、腊新熟者陈之。」

在古代,无论是祭祀还是日常饮食,食物都是放在“皿”“器”之中,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有钱人在家里吃大餐还是在街头饭桌上,我们见到最多的仍然是盘子、碗等器皿。

杜杰杜杰优质答主

食器在礼器当中占有最高的地位,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文化特征。比如说,中国人把青铜器看作是表示宗法等级制度的“礼器”,是国之重器,这是其他国家不存的。

春秋晚期开始,中原地区的食器成组成套地出现,如鼎簋组合以及与豆、鬲、盘、壶、敦、簋、舟等的组合。组合一般少则鼎三,簋二,多者鼎九,簋八。这是中原地区的饮食制度。

春秋晚期以后,各族文化开始互相融合。中原地区以外人们饮食礼俗对中原有很大的影响。如秦文化饮食文化中中原地区文化、西戎文化和楚文化杂存。在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秦公陵园的8 号墓中出土的饮食器就有中原地区的鼎、盘、壶,也有西戎氏族的青铜炊器等。

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是,楚国的食器青铜豆非常盛行,楚国的餐勺中匙则有异于中原。而在东周前期,吴国的饮食器具有铜盘、釜、匜、盂、簋等,与中原地区差别不大。东周中期以后,吴、越地区除了使用中原地区的鼎、簋外,还开始流行自铸自用的以豆、簋、盘为主的成套组合的饮食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