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为什么锐?

梁珏笙梁珏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锐”这个字很妙,说“笔锋”也行,说“锐利”也可。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书法是“线条艺术”,这一点与西方的绘画、雕塑等很不一样——虽然都是造型艺术,但线的运动方向是一个大的方向,它是可收和可放的;而形则是固定在某个位置上的。所以你看中国的毛笔字有飘逸的行草,也有严谨的楷书,还有飞白的隶书……当然更有篆书。无论什么书体,线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

相反,你再看素描,无论多么潇洒的画,它的基本构成一定是形的构成,而且这种形必然是稳固而又严谨的。即使是速写和写生,除非你有足够的功底和天赋,你的形即使“像”了,也是僵硬的死像,是根本体现不出那种灵动感的。 同样道理,如果你写草书或行书,除非你是张旭、颜真卿这样的大家,否则你的笔尖绝对达不到《兰亭序》那样的圆转效果,因为你的控笔能力不行啊!别说你的笔尖能到达《兰亭序》的那种高度,你就是能到达智永大师的水平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要怀疑,古人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张旭所谓的“每作一字,必凝神定气,拟形候气。”就是说的这种事)。

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那你的草书或行书只能是以点带线,以线代面,用整个笔画组成了一个类似英文的大写字母“X”的形状,这样必然出现“笔峰”,这是必然会出现的粗线条。这也是你唯一能做的选择,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它不需要你写一个像音节的字母那样的小圆圈来表示每一个字的发音。

所以中国的书法永远是线条的艺术。这就是原因所在。

窦鹂窦鹂优质答主

在现代文化思潮的激荡下,中国书法家表现出一种锐气。这个锐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到。首先在书法艺术探索上,书法家们具有空前的锐意进取意识。无论是在书法的技法上还是在书法的构成上,都出现了一些标新立异的作品,尽管这些作品还存在着不足,有的甚至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但探索意识本身是一种锐气的流露。中国书法在发展的历程中,历代都有与众不同的作品的出现,但是,像二十世纪后期这种异军突起的作品集中大量出现的年代还没有过。在书法创作上出现了“流行书风”。

其次,在对待书法的传统问题上,中国书法家也表现出一种“不惑”的锐气。一方面,大部分书法家在书法实践中对“传统”的继承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无论是在理论认知上还是在实践方法上都能体现出这一点。另一方面,在对待“艺术创新”的问题上也表现出一种“不羁”。当代中国书法中“碑学”,甚至“丑书”等,都是这种“艺术不羁”的一种体现。从传统碑贴中寻找书法的创新原动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想的锐气体现。另外,在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中国现代书法家也在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的途径上与以前的书法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而产生了许多崭新的理论成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