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8年l00元值多少?

历晔历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48年的100元钱,基本可以兑换300多公斤的粮食(按当时北京物价水平计算)。 而目前(2021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7万美元左右,已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了;如果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每千克粮食的价格约为5块钱,也就是说,1948年的100元钱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500元人民币——这还是没算上通货膨胀的因素。 当然,因为时代不同、消费水平不同,用现在的钱去换以前的货币,其实是很不合理的。但考虑到当时刚刚经历战争,百废待兴,老百姓生活确实很艰苦,天天吃粗粮,偶尔才能吃到肉,所以这100元钱的购买力大体上是靠谱的。

1948年全国平均每人粮食用量只有296斤(全由政府分配,计划经济时期),到1978年才达到300斤,可见解放初期人们生活的贫困程度。 有人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提出异议,认为按照现在的收入和物价水平,100元钱大约只能买到30公斤左右的粮食,这种差异很大,是不是统计或者计算出了问题?

实际上,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两个因素的计算: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二是近年来持续高速的通货膨胀。 先看第一个因素——新中国成立之时,百业待兴,工业基础几乎荡然无存,农业生产力也十分低下,为了发展经济,新政权出台了一堆鼓励生产、扶持工商业的政策,导致工业品价格迅速上涨,例如1950年1月,面粉(标准粉)的市场价为0.25元/斤,而到1952年底就升到了0.289元/斤。

同时期,大米的价格也从0.29元/斤上升到了0.32元/斤。 随着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兴修水利工程,提高粮食产量。1950-1952三年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让农民生活出现了明显的改观,农村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1952年的时候,全国人均粮食产量高达398斤,比1949年增加了近15%。

除了经济增长之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所谓“统购统销”就是政府全面控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和流通,1953年起开始实行。 在这个政策下,农民的粮食不再自由上市,而是全部由国营贸易公司按出厂价收购,然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给城镇居民。由于不用在市场上去自由竞争,因此农产品价格基本上由国家定死,不受市场影响。

以面粉为例,1953年起开始施行统购统销时,价格为0.22元/斤,到1978年才涨至0.31元/斤,四十年只涨了约45%。 而同期工业品的价格则是翻了好几番,这直接引发了通货膨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53年至1978年间,我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现上升之势,由1953年的100点涨到1978年的158.9,涨幅为58.9%。其中1968年的通胀率更是高达11.9%。

不过,虽然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都导致了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但两者对货币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经济基础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通货膨胀却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改变货币的购买力——尤其是在央行不断印发钞票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就更加显著了。 这就像是一个蓄水池,里面装着总量固定的货币。当它用于购买商品时,手中的货币就会减少,而当它用来补贴物价的时候,手里的货币则会增多。无论哪种方式,池子里货币的总量不变。只不过在补价机制下,货币的流转速度会更快一些而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