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书画具有收藏价值?
在书画收藏中,常听人说起“精品”“传世之作”等词儿,那么究竟什么才算精品呢? 一般来讲,可称为书法“精典”或绘画“精品”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高于同时代的艺术家;其次,作品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引起欣赏者的精神共鸣;作品应具备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传奇色彩,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代表性。 当然,这些因素不是必然的条件,但具备其中一两条就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了。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等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书法作品;张旭的《古诗四首》、怀素的《自叙帖》、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虽不是作者的巅峰之作,却是书风成熟、风格独特的代表。
像王蒙的《青卞诗卷》、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吴昌硕的《石鼓印稿》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绘画佳作。 再有一类作品虽然艺术价值超高,但因作者的身份和政治原因被埋没或被压制,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此类作品由于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诸如李苦禅的《花鸟小品》、刘炳森的《隶书五言诗》、范曾的《松柏高立图》……这类作品因附带着一段可圈可点的故事,常常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振。 当然,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不会只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否成为“传世之作”还有一个关键性因素——流传有序。
一件传承有绪、来历清楚的藏品无疑比一件来历不明或者虽然出名但却流散有序的藏品更有价值。因为后者有可能存在被造假的可能,而前者则肯定不可能。 在选购书画时,一定要看清作品的出处和经历,多了解一些作品的细节,以免买到仿品或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