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几次大的金银器发现?
1、新疆吐鲁番博物馆收藏有1300多件(组)出土的唐代金银器,这些金器中,有的是当时人们日常使用的餐具,有的则是供祭祀或贵族专享的器皿,其中一套金银筷、碟、盏、匙等餐具颇为精致。 它们都出自一座唐墓。这座墓葬在1972年被发掘时,墓主已化为白骨,但却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在墓主的肋骨旁边,有一个被烧结起来的瓷碗碎片,而碗里面正放着一把做工精细的金钥匙。
据考古人员介绍,由于在墓葬当中发现了冶炼残渣和烧结的炉饼,可以判断这把钥匙是金匠们加工的成品或者半成品。 在另一座唐墓中,考古人员找到了一对金筷子以及一只雕刻着花纹的金杯,而在这座墓的主人是位女性。此外还有一件金手镯,上面用金丝编出四个同心圆的花纹,再镶嵌以绿松石作为点缀。
2、陕西历史博物馆有200余件唐代金银器,多数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安何家村发现的唐代窖藏。这些金银器制作精巧,样式丰富,有器皿、首饰,也有器皿与首饰相结合的工艺制品。 有一组由四部分组成的银质酒具“鎏金飞鸿球路纹银酒壶”格外引人注目。这组酒具最高处达16厘米,底部最大直径为5.5厘米,重约148克。它的颈部饰有飞鸿及云气纹,肩腹部则饰有连珠纹,下部为忍冬草图案。在壶的上端还铸有四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圆孔,这既方便手提,又起到了装饰作用。
还有一些造型别致的金银器十分惹人喜爱,如镂空雕花银簪、银钗等首饰;扁平状的银镯;还有镶嵌红宝石、碧玺的石质戒指。
3、2001年5月,在南京西郊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附近,曾出土过一批精美绝伦的金银制品,数量多达130多份,可谓明代黄金珍宝的大集合。 这批珍宝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05颗明珠。这些明珠大如鸡蛋,小如豆粒,晶莹剔透,光辉照人。此外还有金盆、金碗、金盏、金盘、金盒、金箸(zhì)、金叉子、金茶托等食用器具有30多种。
除了明初的孝陵外,明世宗朱厚熜(cōng)的定陵也曾在1956年至1958年间有过一次规模较大的金银器出土。共出土了包括金器在内的大小文物3000余件,堪称明代金银器的精华。
新中国的成立为考古事业开辟了新的纪元,不断刷新人们对古代文明的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在金银器领域,考古发现也是精彩不断。下面来盘点新中国成立后几次重要的金银器发现。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存距今8200-7400年,是中国最北缘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和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文化并称为北方新石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1978-1981年,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对兴隆洼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黄金制品——黄泡金(金粒),这是我国冶金术最早的源头。
陕西凤翔秦景公大墓陕西凤翔秦景公大墓是“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墓于1976-1979年、1986-1988年等分阶段进行了发掘,随葬品数量极其丰富,其中还出土有大量用金,包括金虎、金挂饰、金泡、金箔饰件等,为研究秦人的金器工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大墓靖安大墓是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7年3月-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2000余件器物,其中不乏金器,包括金饼和19条金带等,为东周金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材料。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曾侯乙墓1977年底至1978年初经湖北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出土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出土有精美的金器、金箔。如金盏和耳环等,其制作精良,令人叹为观止,代表了中国战国时期工艺的最高水平。
河北兴隆县奇峰塔辽代金银器窖藏河北兴隆辽代金银器窖藏窖藏于1997年在河北省兴隆县奇峰镇发掘,共计出土金银器共1461件,重达48.93公斤,这是有史以来我国发现的辽代金银器中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一次重要发现。
安徽太和县清末民初窖藏安徽阜阳地区是20世纪末中国出土清代金饰的重镇,该地区先后发现了颍上县谢桥镇窖藏金器、阜阳汝阴路窖藏金器等重要发现,而20世纪80-90年代,在安徽太和县也发现有清代金饰75件,也是不可多得的金器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