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中国航天的有哪些?
我国商业航天公司“零壹空间”,12月5日发射的S-809“箭解”商业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发生偏航,着陆时失压坠毁。 S-809“箭解”是零壹空间推出的第四发商业火箭,全箭长度17.6米,起飞总重量135吨。这枚火箭将携带两颗卫星进行入轨飞行,其中1颗为50kg的微小卫星,另外1颗为具有照相功能的20kg科学实验卫星。该发火箭的研制生产时间仅用了40天左右的时间,相较于此前零壹空间的300吨级火箭,这一新量级火箭的完成效率获得了大幅提升。 按照规划,零壹空间后续还将推出500公斤级的SSC系列火箭和1吨级的SSL系列火箭,形成不同型号、不同质量、不同用途的完整商用火箭体系。 S-809“箭解”的商业目标是以更小的成本、更快的方式,把客户需要的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同时也意味着更低准入门槛,更加开放的大环境推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与更新迭代。 “通过不断研发更先进的火箭,降低航天活动的总体成本,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或者个人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火箭实现‘可上行’的愿望。”零壹空间总裁马超表示。 目前,我国的民营航天企业除了零壹空间以外,还有蓝箭(天津)太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空间有限公司等。今年7月份,蓝箭科技发布了国内商用第一枚垂直起降液体发射火箭A/B测试双曲线一号S,并实现了零故障发射,成为国内首个进入空间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体运载火箭。 就在前不久国家批复了商业航天试点方案,这将为中国的航天发展带来怎样的变革呢?我们拭目以待!
我国空间站首舱即将发射 新航天员已就位
核心舱既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的主要场所,可支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近日,有网友拍到“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工程组装建造全面展开。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空间站已经进入全面建造阶段,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四次载人飞行的航天员乘组也已选定,任务实施将在今明两年密集展开。
发射时间确定了?航天科普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姚Pagerank说,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2021年至2022年我站系统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之后根据需要,发射扩展舱段,以进一步支持科学和技术试验。
神舟十二号飞船何时发射一直备受关注,甚至有自媒体宣称发射日期已经确定。航天专家庞之浩对记者表示,此次核心舱发射任务不搭载航天员,主要是完成和验证空间站各种设备技术性能、功能,以及组装建造技术。在完成相关技术验证后,才会发射无人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发射前,通常要先发射一艘无人飞船,这主要是从稳妥性从考虑。”庞之浩说,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之前的“神舟四号”就进行了动物试验。
航天,离普通人的生活有多远?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航天离普通人的生活还十分遥远,不过,近些年来航天在民用领域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航天技术已经悄然走进人们的百姓生活中,比如说你戴的防紫外线眼镜、穿的羽绒服里都会用到航天技术,还有你吃的玉米、大豆等蔬菜粮食也离不开航天育种。目前,我国有20多个航天技术成果向大众推广。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的孙为刚说,航天技术具有高综合性,在发展和实践中培养了人才、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创新了理论。例如,信息技术、导航定位、气象探测、减灾救助、海洋监测、医疗康复、生物工程等,都是航天技术应用与转化的重点方向。
中国航天,未来还有哪些“大动作”?
202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中国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也将在这一年全面推进空间站建造,中国航天依旧十分“繁忙”。
空间站工程进入“建设年”: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将运送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其中就有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巡天”空间望远镜。
在卫星发射方面,计划发射北斗三号GEO-2卫星、高分三号02星等。
火星探测工程迈入“快车道”:天问一号探测器目前在环绕器轨道运行正常,2月中下旬将进行首次“太空刹车”。3月下旬进行第二次“刹车”。5月初探测器着陆火星后,将开展巡视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