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几套人民币研发经历?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0年发行的,设计者是王虎鸣,他当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局干部。这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5种券别,主图案为少数民族人物头像和花卉,背面均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面额等字样。
由于该套人民币的币面图案没有展现中国的世界遗产,1992年至1994年又分别发行了以“泰山”、“黄山”、“九寨沟”为主要图案的3枚纪念钞来表现中国丰富的自然遗产;另外,还有1993年发行的印有杜甫诗《望岳》的20元券,以及1995年发行的“北京奥运会”纪念币(该套纪念币包括2枚5角硬币及1枚1元硬币),从而形成了目前市场上广受收藏家喜欢的四套钱币——“老五套”。 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一些旧版人民币的升值潜力开始显现出来。例如,去年一度出现过一张1962年的背绿人民币卖出10万元的高价。不少市民开始翻箱倒柜,整理出家里珍藏多年的“宝贝”——第三套人民币。
然而,在第三套人民币中,有4个面值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被戏称为“四大瘟神”!这“四大瘟神”分别是10元券、50元券、5元券和2角券。 原来,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有人提出将第五套人民币中的2角纸币图案改为香港九龙公园里的五星红旗雕塑,表达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主题。这个提议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于是央行最终决定更改2角纸币上的图案。1997年4月,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的2角纸币,而旧版2角纸币只能继续流动在人世间。正因为如此,1997年后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小全套”中缺少了这一面值。
晏铱优质答主第一套人民币研发于1948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23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53种面额、62种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面额有10元、20元、5000元和10000元等。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是随着国家经济恢复时期逐步完成,这套人民币是我国首次不依赖苏联等国外帮助自行独立发行的一套货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起发行,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创新,从1962年至1999年流通了37年,是中国发行和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纸币,是第一套全部由我国设计、制版和印制的货币,也是第一套全部采用国产纸张印制的货币。这套货币采用的固定水印图案有国徽、天安门、井冈山龙源口石拱桥等8种。这套人民币没有三元纸币。
第四套人民币共计9种面额14种券别,最大面额100元,最小面额为1角。1角、5角、1元、2元、5元、10元6种7个券别纸币正面主景图案均为我国各族人民形象,100元纸币正面主景图案为毛主席像;2角背面的火车、2角纸币背面的打场、5角背面的黄河水电站、1元背面的吊钢、5元背面的炼钢、10元背面的机床、100元背面的长城均为工农业生产等社会建设事业的代表性建筑,2元背面的国徽为国家代表性建筑,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振兴;1角硬币背面菊花、5角硬币背面梅花、1元硬币背面牡丹花均为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象征着中国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四套币100元,50元、10元纸币于1987年4月27日起发行,其他面额纸币、硬币于1992年6月1日起发行。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8年12月1日始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