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民币收藏价高?
1960年版5元纸币,俗称“大象币”,由于正面印有大象图案而得名。该钞于1962年发行,1976年停止流通,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二罗马、三罗马和荧光版。其中荧光版因制作精美且发行量少而深受藏友喜爱。 该纸币共有六种版式,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分别是:第二套人民币(1953)、第二套人民币(10元券)(1953)、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10元券)、第三套人民币(2角券)(1974)、第三套人民币(5角券)(1974)和第四套人民币(5角券)(1980)。 这六种钞票中,前三版已经停止使用,目前处于只收不付状态;最后一版5角纸币则是于去年退出市场。1960年版5元人民币作为第三套人民币成员,与2角、5角纸币一起被央行宣布停止流通已整整一年有余了。 目前,第二套人民币中的2元券、2角券以及10元券的售价较高。其中,2元券又分为1956年版和1957年版两种,以1957年版的收藏价值最高;2角券则分为1953年和1974年两个版本,以1974年的价值最高;10元券也分为1953年和1957年两个版本,同样以1957年的价值最高。这些钞票价格不菲,如一张1957年2元券的成交价往往高达上万元。
随着人民币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人们在收藏人民币时对其品相越来越注重。那么,品相好的人民币价格就一定高吗?在此特别提醒一些初涉币市的藏友,品相并不是决定人民币价格高低的唯一标准,对于普制普通纸币来说,品相、珍罕度、流通时间及发行量是其价格高低的综合影响因素。通常品相对价格的影响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品相对价格影响不大。其主要是针对稀缺品而言,如苏、新地区等特殊票币,即使其品相较差,但因其具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一般也能高价出手。
二是品相对价格有小影响。其主要为普制但具有一定数量、有一定发行历史的纸币,如第一、二套人民币中的大部分收藏品种及第三、四套人民币中的少数品,在一般品相下,市场价格相对比较固定,而价格浮动,一般体现在九品以上的高品相上,且浮动的幅度不会太大。
三是品相对价格影响极大,这类票币的品相好,能以十倍、二十倍甚至以成百上千倍的幅度去影响和改变价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普制普通纸币,如第一、二套人民币中的低面值券别。
目前收藏市场上人民币珍品的价格已攀上很高的位置,投资获利空间较小,而低面值高品相普制普通纸币正处于价值的攀升阶段,因此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低面值高品相普制普通纸币应成为投资者的目标。但作为收藏者,收藏人民币的目的不同,品相不是收藏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