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币多少人民币?
目前,全球最权威的货币评级机构是美国PCGS(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它所评级的硬币分为十阶,一级最好,十级最差。 我国发行的流通纪念币按面值计,1元或5元的最多,一般低于价值评估;少量1角、2角的流通纪念币,由于发行量较少,市场价格会高于价值评估。 但是,如果这枚钱币是首次亮相,也就是第一枚出现这个图案的,那么它的市场估价就会相对比较高一点,因为首先它稀缺,其次很多人没有见过,而一旦见到就有很高的认知度。 比如1979年的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一周年,发行了硬通货,它的面值是1元,但是发行量巨大,所以虽然它是“首铸”,但价格不是很高,一枚完好的评级币,也就值十几元钱而已。
然而,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了纪念自己在首都成立40周年,特别发行了一套纪念币,这套币一共5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不同主题的图案,而这五枚币的背面,都是一样的,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 这五种不同的图案,被称为“中国人民银行币”,或者简称为“国币”。
这5种图案里,除了第一枚和最后一枚外,其他3个图案的纪念币,在市面上都很罕见,我在淘宝上搜了很久,居然只看到1家店铺有卖,而且是卖的其中一种,另外4种根本找不到! 我仔细看了这种纪念币,发现它们的边缘,并不是光滑圆润的,而是有一圈凸起的棱边,这是为了便于识别而设计的异形边。 而这一圈凸起的棱边,成了辨别真假的一个特征,官方认证的防伪标记。
我买了这一枚,经过美国的评级,获得了AU58的评分,相当于1968年的罗马尼亚金币,现在的市场价大约一百多元。 当然,如果是一枚全新的未使用币,它的价值要远高于此。
如果只是粗略评估的话,一般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古币价格计算公式
古币价格=古币的市场成交价×品相系数或
古币价格=古币的市场参考价×品相系数×品相系数
品相系数=(11-1-品相)÷10或品相系数=(11-1-品相)÷10
如一枚清代的普制钱币,品相是8品,则它的价格约为: 市场价×(11-1-8)÷10 =市场价×0.3
如一枚清代的雕母古钱币品相是6品,则它的价格大约为:市场价×(11-1-6)÷10×6 =5.4倍的市场价
在计算过程中,若一个公式中出现两个品相系数,则第一个品相系数代表的是存世量,第二个品相系数则代表品相好坏。上面的公式只适于粗略地判断一枚古钱币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如果想精确评估古钱币的价格还要考虑多种因素。古钱币价格的影响因素
古币的铸造年代:通常来讲,古币的铸造年代越古老,存世量越少,其单价就越高。如金代的崇宁通宝大钱、宋代的淳化通宝等古钱币的价格就很高。
历史上的铸造数量:同一年代铸造的古钱币,其古币的价格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是因为它们在历史上的铸造量不同所造成的。
流传到现在的存世量:古钱币在漫长的历史中会不断地有损耗,一些品相差的古钱币会不断地被钱币收藏者淘汰,不断被销毁,不断被用作流通等,因此钱币收藏者手中的古钱币在不断地减少,存世量不断在缩小。
古币钱文:古钱的钱文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钱文的书法也是珍贵古钱币价格昂贵的重要因素。如南宋的建炎通宝钱文就出自宋高宗的手笔,因此价格就会高一些。
古币外形:目前发现的古钱币的外形有圆钱、布币、刀币、鹅币、弧币、蚁鼻钱、元宝等。一些外形奇特和珍贵的古钱币价值很高。古币直径:古币的直径大小不一,相差甚远,这种古币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另外一些铸造奇特的古钱币,如面文为蒙文、西夏文和藏文的古钱币也是钱币收藏者眼中的珍品,由于其铸造量少而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