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元是多么人民币?

咸思勉咸思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银元的货币价值随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无法直接比较。 例如:1935年发行的法币(票面价值相当于20世纪初的银元)与黄金外汇储备之比高达47:1;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1元(硬通货,含金量为0.94)与黄金外汇储备之比为10:1,也就是说,同样的面额,由于流通期间各国央行持有的黄金增加了不少,所以它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

再如:1930年的银元价值很高,当时全国经济危机尚未爆发,外国列强仍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蒋介石大力推行银本位制度,规定银元含金量5%,且只能以银本位方式兑换外币,严禁银两交易和出口。此时,一枚银元大约可以兑换1美元以上。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和抗战的需要,使银元价值迅速贬值,到1938年时仅能兑换几分钱甚至更少的“缅币”。

当然,如果单纯从货币价值的角度来看,银元在抗战前就已是“不值一提”了。因为自晚清开始,中国海关就一直致力于将海关关税收入改铸成金本位的银元发行,作为国币。从1898年至1935年间,全国共铸造了约13.7亿枚银元,平均一年近1.2亿枚,但到1935年后由于统一发行法币,这种持续近40年的铸币活动才宣告结束。这些被大量铸发的银元主要用来抵偿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大批输入中国的白银和货币,以平衡国际收支。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货币要升值,只有两个途径:要么是通货膨胀,这个后果就是物价上涨,老百姓生活困难;要么就是增加黄金储备,减少对外负债。很明显,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没有能力执行前者,于是只得遵循后者这条道路。我们看到的资料大多是关于当时人民生活的艰难和通货膨胀的情况,而很少涉及贵金属的增加情况,这正是国民政府所追求的增值结果。尽管当时社会一片哀鸿遍野,但作为一个政权来说,它的目的达到了——用增加财政支出和滥发纸币的办法来搜刮民财,充实国库,并以此作为支付战争经费的来源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