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银子多少人民币?
“钱”这个东西很复杂…… 先秦的时候,一般以两(镒)为单位,1斤=16两(镒);秦汉沿用这一制度,一斤等于十六两。但到东汉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制度,一斤等于十两,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东汉时候出现了铜铁冶炼技术,用铜和锡铸造钱币,称为“铸币”,而此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统一使用黄金铸币,铜币和银币不是主流。到了汉朝,民间交易不再以黄金为主,而是以五铢钱为主(西汉)或半两钱(东汉),因此当时一斤约相当于现在的五十克或者六十克,那么一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克或者四十克。当然,由于工艺等原因每枚铜钱质量并不一样,所以一两的分量也有差别。
不过这时的一两已经和现在的一两差不多了——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减少铁币造成的通胀,曾经把一斗米的价格定为五百文,按宋朝一斗米约合三斤计算,每斤约为300文,而一两白银的价值约为一千文。 宋元之后,银本位制逐渐取代金本位,白银开始成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重量单位也改为“钱”或者“串”。明朝初期继续沿用宋元旧制,一两白银换1000文铜钱。但是到明朝中后期,一两白银可以换2000文甚至更多的钱,这就是著名的“虚银本位”、“折银”制度。
怎么出现这种制度呢?这要从白银的来源说了,明中期以后进口的白银主要来自墨西哥索诺特矿,该矿生产的白银含有铅等杂质,含银量只有925‰,而之前中国自产白银或者日本进口的银币含银量都在990‰以上。明中期以后从西班牙殖民地输入的白银含银量甚至还不到900‰。所以这种掺假的白银在市场上流通后,人们发现一枚银元可以兑换的钱越来越多,直到清朝都这样。这种现象被叫做“银钱比价倒挂”。其实这种状况是很不合理的,但是因为官府不管,人们又无处说理,只好这么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