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人民币有哪些?
先放图,后摆故事。这是家里留的一批“中华民国”时期的纸币(主要是大陆时期),这些纸币有面值、有编号;有印着“中国人民银行”的;也有“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和“蒙疆银行”的,还见过几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这些币种齐全的纸币,是爷爷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 这些纸币上面都印有“中华民国”字样,说明这些纸币在大陆时期(1945-1949)都是通用的。其中,“中国人民银行”的纸币在大陆时期发行量最大,使用范围也最广。我家里有几十张这样的纸币,有的是买粮食的票据,有的是去理发店理发的发票,还有的是去照相馆照像的凭证……用途多样。
到了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中华民国”财政部接管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机构并承继其全部债权债务,包括原先“国民政府”发行的所有货币。这些银元、纸币都是在国民党政府统治大半个中国的时期发行的。 随着国民党政府在战争中的失利以及政治上的腐败,法币在不断贬值中丧失了信用,人们纷纷囤积银元、黄金等实物来对冲通货膨胀的风险。在这种风潮下,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宣布实行金圆券改革,以每两黄金兑换法币300亿元的规定发行金圆券,限令人民交出银元和黄金,换成金圆券。但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已陷入军心涣散、民不聊生的境地,金圆券的发行并不能起到稳固经济的作用。
到1949年,全国物价上升幅度达36.6倍,上海一吨大米的价格相当于法币3亿多,而当时一枚金圆券大约只能买到2.5斤大米。金圆券如同废纸一般。 “物依稀为贵”,由于法币已经极度贬值,人们纷纷将手中残破的法币换成银元,这时“中华民国”发行的银元就派上了用场。
除了“中华民国”时期的银元外,我家还存放着少量“袁世凯”时代(1912-1915)的银元。这些银元大多是爷爷当年用粮票和布票从牧民手里换来的。 虽然“袁世凯”时代的银元价值更高,但由于时间久远,“袁头”的品相都已经很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