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有收藏价值吗?
石碑作为古老的传播载体,和简册、帛书、纸莎草文书一起,承载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石碑的收藏价值自不待言。 先秦石刻文字主要有甲骨文和钟鼎文两种。
1973年,江苏徐州出土了一座西汉墓中的画像石,上面刻有“王孙寿”三字。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东汉时,石刻文字进入大兴盛时期。公元120年左右,山东寿张县(今阳谷县)令李君奇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百姓在其住处立碑颂德。这一习俗此后代代延续。现在留存下来的东汉碑刻,如《曹娥碑》《石门颂》《西狭颂》等,多是当时的官宦人家或乡里贤达的功德记录。这些汉碑字体多隶变已远于汉字书写风格,但结体方整、气势挺拔,对汉篆和汉隶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格外推崇书法艺术,不少石碑出自当时名流之手。比如东晋王羲之的《太平颂》、南朝梁武帝的《般若波罗密经》、北魏张猛龙的《张猛龙碑》等等。其中《张猛龙碑》结体多变且具行笔特点,对北齐、唐楷书体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隋唐时代,石刻大多为朝廷诏令或大臣事迹。因为此时书画篆刻等其他艺术门类蓬勃兴起,所以石刻的艺术价值被削弱了不少。但由于其记载了历史上重要事件和人物,所以仍不失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五代十国到了金石学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石碑,除了官署公文之外,还有不少是名家书法真迹,如南唐烈祖李昪的《建康集》、宋太祖赵匡胤的《咏梅诗》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书信墨迹等等。这些石碑,为后人欣赏和临摹书法真迹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宋朝以后,石碑的使用更加广泛。朝廷颁布的律令、各地官府的报告乃至私人的请帖、字据等,都用石碑镌刻发布。这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许多名人的真迹由于时代的缘故难以流传,二是不少石碑因内容上的要求不得不做出伪托古制的字体结构,致使宋元明时期许多拓本真伪难辨。不过,这个时期不少碑刻的文字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像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木屑上有不少题记就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