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谱钱币价值高吗?

羊磊羊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母钱”的概念如何界定(其实还可以进一步问,到底是“母币”概念大还是“母钱”概念大)。因为目前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母币就等于母钱(当然,对极个别爱好者,这问题不存在,他们关注的钱币只要是真品,就是母钱,无所谓你是否用母币加工成了新的银币)。所以我下面谈的母钱,指的就是通常意义下的母钱,而非某些教科书或论文里提到的母币。

简单说下我对这个概念的看法吧——从制币工艺的角度看,母钱是用于翻铸银币的雕刻制作好的凹版模板;但从货币史角度看待这一现象时,所有的雕刻完成但未投饼铸造的银元都应当属于母钱。 前者强调的是工艺,后者侧重的是历史过程。两者其实不矛盾,可以同时存在。但前面强调了制作工艺,意味着材料本身应该已经具备钱币的基本属性,所以这种工艺完成的“模型”不能随意拆卸,否则就不能完成其作为母钱的职能了。而后面强调货币的历史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意味着,在某个时期,一些原本不具备钱币属性的物件,由于人们将其投入熔炉铸成圆形,且其形态、尺寸又恰好被后世认定符合某种货币的形制,这些物品就获得了货币的身份。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母钱(只要它最终完成了上述所有流程并保留至今,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作母钱)。

不过上面的话都太抽象了,具体落实到近代人民币发行史上,情况又稍显复杂。 因为近代币制改革中发行的银元,其材质由以前的发银、红铜改为纯锡,因此以前那些制造币模所用的工具也就派不上用场了。而新制的模具造价昂贵,造币厂也不愿意使用,最后只好采取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手段,请来外国技术人员,按照西方标准铸造币模。后来铸造的袁大头银元,其币模就是按照西方造币技术制成的(这也影响到了以后袁大头版本的鉴定)。

而在民国初期,财政困难,军费紧张,为了减少造钱成本,竟然将前清遗留的皇木做印板,以木刻制了大批银元。这种由木材制作的银元称为“阴板银元”,而直接以木刻制而成的“钱样”,则被称为“阳板银元”。虽然材质低劣,但因为这两种银元的外形和大小都符合当时国际通用银币的标准,且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所以在金融市场上受到认可,流通很广。甚至当时有人拿此钱样到银行兑换钞票,银行也不追究真假,照付面值。 只要能完成上述所有流程(当然包括人们接受它作为一个货币的过程),那么无论它是由什么材质做成的,都可以称为母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