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化石有收藏价值么?
作为古生物学家,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绝大部分的螺类化石没有收藏价值(个人并不收藏)。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有价值”,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方面,即“价值”和“价格”,我们平时说某东西“有价值”多指其具有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而说到价格时往往指的是货币价格或者说交易价值。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也会用“价值”来代指某种物品的经济价值——即它的交易价值。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会说“这个东西值多少钱”而不是“这个有价值吗”。 所以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当一件东西具备交换价值或者交易价值的时候我们才能谈论它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
对于人类来说,能够用来交易的劳动产品和实物资源通常都是具备交换价值的,所以从人类的视角来看,几乎所有东西都有(经济)价值。但是对于大自然而言却不是如此,自然界的规律是以熵增为宏观趋势的,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大多数情况下能量是会自发地从一个高温物体转移到一个低温物体从而实现全宇宙的热平衡的。因此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绝大多数物质最终都会转化为热量,即体系的总熵T>0。这时我们从自然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自然界的物质不是越多越好。
例如对于地球生命来说,碳元素是构成生命体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约45%的元素组成都是碳元素),但如果把碳元素供给给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很可能不会转化为有机分子而是直接转变为热能。这是因为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碳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是很稳定的,即C-H键、C=C键等键能都很大,要使碳原子彼此结合形成大量的有机小分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自然界的趋势上来看,大量碳元素聚集在一起形成碳链或碳环的机会是非常小的,即有机物的量非常有限。
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封闭的海洋生态系来说,各种微量元素如磷、氮等含量也是极为有限的,因为如果把这些元素无限度地添加到海洋中,它们很可能会直接转变为热能让整个系统降温。也就是说,从自然界的宏观角度来看,这些微量元素的价值其实是零。但对我们人类来说,这些微量元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这些微量元素是有价值的。
回到正题,由于史前螺类的大量死亡和残骸被深埋于地下使其化石化,从而使它们失去进一步参与生物轮回的机会,也就是说它们的身体不能像腐殖质那样不断地被微生物分解,从而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供其他物种利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古生物学上所说的“有价值”其实是指对人体有用或者是人类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收集的东西,而对于大自然本身来说,多数的化石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