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酒壶有没有价值?
元代,中国酒文化的另一个高峰期,以生产烧春酒闻名。著名的还有龙酒,可入诗的还有瑞露、紫霞珠、菊花、木香、木瓜、沉香等香型的酒,元代诗人朱玑写有一首《访玉泉仙酒》:“仙酒飘香玉尘飞,佳人捧出紫霞杯。岂知此酒无由醉,欲跨扁舟过岛槐”。元代,最著名的还是由驻节南京时期的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总结的五种酿酒的方法:生水造酒、用冷水造酒、用热水造酒、窖藏酒、春曲造酒。用泉水造酒:取清泉水,待冬三月,就土坑中掘出寒泉,入石槽中,封而制之,至第四月,开土坑出酒。用冷水造酒:用冷水润米二升,盛于瓶内,以一夜稠粥与之相撞,以去了米粒为度,然后置于密封容器内,放置一宿,次日去冷酒,以重新水滤过,澄清去水,别出白酒。用热水造酒:不用生米,用蒸过谷芽或糯米的泔水造酒,约八成,置沙锅中。当锅水将沸之时,取出即可。其浊者,沉于下,清者浮于上,取用之际,治以待凉。窖藏酒:优质酒装入酒坛内,封好,放置干燥地方窖藏。时间可长至数年。当然,期间要时常打开检查,如有霉变,即行剔除。春曲造酒:是用野生山药五斤,蒸熟,捣烂,与糯米一斛,煮熟,去掉姜蒜,加清水六斛,拌匀,置于广釜中,以井水三斛灭火,再煎三年,除去药液,投酒母于其中,酒熟即用泥封固,埋在地底。
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元代的酒壶有没有价值?
当然有。原因无他,元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尽管在历史上,仅仅是一百年,而对于中国白酒而言,却是一个分水岭。从唐的烧酒到宋的琼液,再到元的烧春酒,中国白酒在慢慢的变化,就像一颗种子,破土,生根,发芽……慢慢的成长为一个巨人。而这一百年的变化,就藏在元代的酒壶中。
至于为什么?我们一一道来。
唐代,中国的酒有雅有俗,贵族有雅饮,平民有俗饮,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酒的原料和工艺不同。当时白酒还是以大米米为原料,而酿酒的醪汁也是白色的。至于酒的口感,“类浊旨,多辛烈,苦咖啡,自离开”,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那简直就是一杯白开水。
而到了宋代,中国的酿酒业经历了一次飞跃。《红楼梦》中说的“烧酒”,就是宋代的“蒸酒”,是高粱等为原料,发酵后,直接燃烧加热,使高梁中的乙醇挥发,留下甘醇的香味物质。由于用的原料不同,宋代的烧酒有两种:(1)用芝麻烧酒,又称“小曲烧酒”,带有红糖色,有豆腥浓味的烧酒之气味,带有甘蔗香味。(2)用大麦烧酒,呈淡黄色,无红糖色味,有米饭香味。宋代的“烧酒”,其工艺虽然简单,但味道已经完全不同与唐代的白醪酒。
到了宋代,中国的酿酒业开始有了曲酒的记载。所谓曲酒,即以曲霉为糖化发酵剂,以粮谷为原料酿制的酒类。在宋代有“歌儿酒”,又名“曲酒”,便是此意。而“烧春”,从唐代的“醪酒”到宋代的“春酒”,是酒质的飞跃,酒度升高,风味更妙。元代将“烧春”作为贡品,品位仅次于“龙团”。“烧春”与“瑞莲”、“西湖莲”并列为杭州的三大名酒。
而元代是中国古代酿酒技艺的高峰时期,元思慧的《饮膳正要》成为中国古酒类专著的典范,其中酿酒理论,详实完备,对后世酿酒影响极大。元代最出名的酒有水银杯酒、紫霞杯酒、醉乡春酒、仙酒、玉泉仙酒等。
从元开始,中国蒸馏酒开始出现。蒸馏酒与窖藏酒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蒸馏酒是将原料中的乙醇挥发到空气中,而窖藏则是将乙醇留在原料中。所以蒸馏酒,酒体中乙醇含量低,加水即溶;窖藏酒,酒体中乙醇含量高,加水难以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