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称有收藏价值吗?
大称是民间常用计量器,有青铜、铁、铝等材质,造型各异,比较常见的是“提梁式”和“立柱式”两类,由于长期作为日常用品使用,流传下来的数量极大;另外,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家庭都没有保存完好的器皿,在“废铜烂铁”收集中常被回收利用,造成损失很大。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秤多是近代或现代的物品,价值不高。但少数明清时期的器物价格也不菲。 据《中国文物图谱》记载,明代洪武年间铸造的“崇文门大秤”(现藏于北京文物商店),重25公斤,木轴长60.5厘米,这是目前已知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大秤;而清代康熙年间铸的铁质大秤(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博物馆),长38.7厘米。
还有一件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制造并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修补的铜大秤(现藏于台湾“史语所”),长67.5厘米,仍保留完好,每年还定期“体检”,可见其使用频率之高。 这些大秤虽然造型大同小异,但是每个都有各自的“身份标识”——生产年份,有的是皇帝赐给大臣的“官秤”,上面刻有姓氏;有的则记录着当年征收的谷物数量……每一件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不过现在要寻找一件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大秤并非易事,多数的“身份标识”已经消失,或是没有明显的“标识”。 近年来,一些拍卖会上也出现了大秤的身影——2007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中,一对“清中期 铜香炉和大秤”拍出了14.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而在2010年秋季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举行的古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晚清民国时期 紫铜大秤”也拍出了19.6万元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