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钱二分价值多少?
这个“七钱二分”不是货币,而是白银铸币的计量单位。 古代各国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如英国是英镑、便士(pence)、克;法国是法郎、生丁(denier)、克;俄国是卢布、戈比;德国是马克、芬尼(fenning)、克等等。我国古代计量单位很多,“斤”“两”“钱”等是用于衡重的计量单位,而“文”“串”“颗”则用于计量的单位。其中钱的单位“文”与钱的面额没有关系——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不能与银锭或银元上的价值直接对应。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在乾隆年间规定的以银子作为主要货币的基础上开始铸造银币,规定元宝、银锞子的成色均为93.5%,每枚银锞(小锭)重50g,每枚元宝重500g。
由于当时欧洲各国盛行金币,而我国的金币含量仅为93.5%,为了符合外商的贸易习惯和增加我国货币的吸引力,清政府于雍正十年决定改铸成色为98.6%的银元。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洋元钱”。 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这种新制的银元名为“光绪元宝”,以皇帝的年号命名。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拱形等多种样式。重量有2钱、2.5钱、5钱、1两等,材质除铜铁质外还有纯金、合金等多种形式。其中圆形方孔钱的铸工最为精致,含铜量和含铅量适中,熔铸工艺精湛,流传甚广,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钱币窖藏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些钱币从外形到名称与现代硬币极为相似,然而其面值往往很大,且不能兑换现金,只有按官定的兑换比率缴纳给国家(即所谓“换给官”),用作财政开支,其用途与纸币相当。所以它们其实是一种具有货币性质的银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属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