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钞票值钱吗?
1948年,国民党政府印制了一张面值一亿的纸币作为金圆券的发行钞,当时法币已贬值成纸,国民党政府想出以战养战的策略,用军事胜利来维持经济,于是发动了所谓“黄金储备案”和“法币储备案”,强行收揽民间的黄金和外币,同时限令人民持有的银圆、银元等币种兑换成国统区的货币—金圆券。
为了推动这一政策的实行,国民党政府在各地大肆宣传,并公布了各类兑换比价。 然而时运不济,正当国统区经济陷入困局之时,抗战胜利后国军在内战的败局也使金圆券的信用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市面纷纷涌现伪钞,人们也开始囤积各种物资防止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金圆券的最终失败使得国民党的金融统治遭到了空前的打击,为以后解放军进入国统区扫清了货币上的障碍。
现在人们常说的“黄金储备”概念最早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普及开来。 除了这亿级大钞外,当年国民党政府的纸币中还有面值伍仟元(东三省流通票)和面值拾万元(西三省流通票)两种,不过这两种已经很难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