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色料怎么看?
“色”在翡翠的鉴赏中非常重要,影响色的因素有底子(底张)、浓淡、正邪、深浅、调子等,而对“色”的判断和评价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判断一种颜色是否适宜出现在天然翡翠中,首先要了解颜色的形成,目前比较认可的翡翠颜色形成理论有:混合说、浸染说和交代说三种。其中以混合说的知名度最高,也被很多教科书所引用,认为:翡翠的颜色是由硬玉岩和其他矿物相互混合作用而形成的。 由此我们知道,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处理的色彩,都必须经过物理作用的混合才能产生,所以我们看到天然翡翠的色彩总是有渐变过渡的,而不是明显分界线的。
同时我们也知道,色调是色彩的视觉感,而颜色是有明确化学意义的,因此我们评价一块翡翠的色调时还要考虑其组成的矿物成分。比如黄色调的翡翠如果含有少量铁质,那就会使其显得鲜亮,如果我们加入镁、钙等矿物质,则可能会使黄色变暗变灰;如果绿色调翡翠中含有铬元素,则会呈现出鲜艳亮丽的翠绿色,而如果含有锰元素,则可能呈现为墨绿色的翡。 所以当我们评价一块翡翠的时候,不仅要观察它的整体感觉,还得仔细观察色与底之间的衔接程度以及颜色的均匀度和饱和度等因素。好的色彩必然是柔和、自然、均匀的,而不正常的色彩往往需要警惕。例如,有些不良商家会将无色翡翠浸泡在化学溶液当中染色,让原本淡黄的翡翠变成艳黄色的“春带彩”,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