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镜子值多钱?

杨家晔杨家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不好说,民国时期有个做眼镜架的叫孙广信,家里很有钱,在上海南京路上有好几套房子。上海解放初期他跟国民党部队跑了,后来回到上海,家里的东西全没了,光房产就欠了国家很多税款。 孙家原是合肥人,他爷爷在晚清的时候就做银楼生意。辛亥革命的时候,当时袁世凯正在称帝,孙广信的爷爷反对袁世凯称帝,于是把“永利”两字改为“公利”,意思是不为自己私利,而为了公众的利益,其实还是自己的利益。

孙广信的父亲孙多基继承祖业,经营“公利号”。因为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孙广信的爹便转行做粮食买卖和房地产,结果发了财,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商。 1924年冬天,孙广信在上海的租界里开了一家“公利玻璃镜架厂”,自己当老板,主要做进口镜架,也做一些出口业务。

当时上海有许多小五金厂,专门给外国洋行加工零部件。这些工厂规模都很小,像孙广信这种有自己的品牌的很少,大多是给外国品牌做代加工。有些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属于暗作坊。

因为这些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而且从事的是轻工业,所以在旧中国税收非常低甚至没有。据孙广信后来的儿子孙祥瑞(著名眼科专家)回忆,父亲在上海只交三块银元(相当于现在的750元)的房租,而同时期租一座普通的洋房只需要600元钱。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孙广信的工厂倒闭,全家逃往美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