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青花瓷是宋代创烧的,元代是青花瓷大发展的时代,明、清两代均有生产,且产量很大。作为釉下彩瓷,它永远地填补了高档陶瓷装饰的空白。
青花瓷在元代出现了许多新品种,最重要是青花折沿盆和青花釉里红。明代青花瓷继续发展,品种很多,人物、花鸟、鱼虫、斋馆、意境、题款等应有尽有,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清代的青花瓷更是发展到顶峰时期,无论是器型还是画工都是极尽精湛。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一、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
清初受明末青金花瓷艺术的影响,造型多仿明瓷,部分带有强烈的明代风格。清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高峰,不论在造型、图案内容、绘画技巧上,都有非凡的成就,被誉为“清朝一代辉煌之宝”。以“五彩红花”著称于世。青花选料精,制作美。题材广泛,内容有人物、花鸟、动物、书本、八宝、万物、古贤、图腾、神话、题款等。画面布局巧妙,线条流利,人物形神兼备,青花花色美丽,底款书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花押款。
清雍正时期宫廷烧造青花瓷,纹饰清新淡雅,造型小巧精致,多用素雅图案。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白地青花、青花加紫、青花加彩等各种品种都有,小制品较多。
清乾隆时期是清代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期。乾隆青花瓷胎体的制作显得较厚重,器型比例适中。画面取材广泛,人物、花鸟、走兽、博古、清山水等绘画题材繁多,有的作品还表达了美好的寓意,诸如“一路连科”“长寿无疆”“子孙满堂”等。人物绘有“韦驼献经” “三官像”“钟馗像”等;花鸟有“花鸟草虫”“竹报平安”“蕉荫驱蛇”等;走兽有“醉僧” “虎”等;博古有“文王鼎”“状元及第塔”等;山水有“烟雨山水” “江山无尽图”等。这些纹饰多选择新颖别致,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为绘制主题,人物画以儒、释、道为主;花鸟呈繁、狂、精、巧的描绘;走兽画法生动形象;博古图多见各种形状的花觚、玉壶、宝珠等,且注重造型和外观效果的表现;山水图人物较少,多为自然风光。另外,乾隆青花还借鉴了明代浪漫主义彩墨画的特点,着色较厚而又自然,山石勾勒细腻,树木繁而清爽,渲染规律而又适中,画面更趋向抒情写意。
二、从胎、釉、画等方面描述
胎:白釉青花器型多样,有盘、碗、瓶、罐、花盆等。青花瓷中的精品在胎釉中往往含有较多杂质,胎质显得粗糙,有的还会有沙眼。
釉:以素净平缓的釉面为主,颜色青白滋润,匀净圆滑。也有酱釉、透明琉璃釉、颜色釉(如黑色釉、钧青色釉、黄釉等)。
画:大多以青花为主,也有青花彩瓷,画面浓重青翠。画面内容:人物、花鸟、虫鱼、楼观、亭阁、人物故事、古典文学、书、画、诗句。画工精细,多双钩法绘画,轮廓线板正。青花浓淡有度,层次分明。
三、怎样鉴定真假
1、听声音:因为瓷器的胎和瓷泥的不同,瓷器被敲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鉴别时可以听声音的方法鉴别,将两个相同个器的口朝上,用木柄小型锤轻轻的敲击,听其声音的不同。
2、测重量:同样的瓷器,有的比较重,有的比较轻,所以说不同质量的瓷器,也是辨别真假的一个常见的方法,用排除法,将重量较轻的排除,将重量较重的保留下。
3、看颜色:造假者为了造假,将瓷土烧得火照过大,而使制成的瓷器的颜色过白,将瓷泥提炼过细,所致烧成的瓷器的颜色过白。正常的情况下,青花瓷器的颜色是蓝中带紫,浓浓淡淡层次分明,而仿制的多是山东产的瓷器颜色比较重黑,缺乏淡雅的感觉,福建产的较多带紫红色,不如山东产的青花瓷味道纯正。
4、看底足:正宗的康熙青花瓷,其圈足多是滚刀削,正器不多,圈足细且浅,为"沙底",底足上施白釉,大多有"康熙宝禄"篆书蓝色款,少有大盘,尤其“衣钵”“葫芦”款尤为珍贵。
5、看纹饰:由于康、雍、乾三朝对御用瓷器的要求很高,所以其纹饰多富有寓意,采用象征吉祥长寿的莲蓬,象征年年有余的鲤鱼,象征健康长寿的寿桃,象征福在眼的眼睛,以及借古喻今的“仕女打鼓”、“文姬散鹿”等典故,还有很多“八仙”人物,寄托了当时贵族们对长寿、多福等的美好渴求。同时,在纹饰间署有紫隶书“熙”、“雍”、“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