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绿釉罐值钱吗?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历时267年。
清兵入关后,在一系列政治改革的基础上,于顺治十年(1653年)定“煮青窑”为清代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此后,停烧了宋代定、窑、官、哥、耀州瓷和元代景德镇瓷,而代之以创烧青花、彩瓷。以仿制康熙青花、五彩为突出成绩,奠定了清末衰败的工艺风格。 清代,特别是乾隆以后,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衰落,对外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故而西方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变革信息一无所知。尽管从康熙到乾隆的数十年间,中国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品种丰富,造型多姿,青花、五彩缤纷。但自光绪以后,中国的古代制瓷工艺就因社会发展程度的限制,未能更好地发展变化,而趋于衰落。
清代瓷器的品种甚多,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包括黑彩、烟斗彩等)、色釉、炉钧釉、仿古瓷、新古瓷、花釉瓷、粉白瓷、天蓝瓷等。清代瓷器装饰纹样除传统的老花、蝴蝶、花鸟、人物、山水、寿字等以外,还新加了变形螭纹、如意头纹、八卦、回纹、草叶、花头、扇面、炉式、洞石、鱼草、阴阳文、牡丹、蕉叶、蝴蝶兰、鱼鳞、团花、喜鹊、古钱、山水人物、番莲、十二章、海水、西番莲、斗牛、变形灵芝、婴戏、拐子龙、鹿角、双鹅、缠枝莲、云肩、番莲瓣、麒麟、鱼龙、双狮、寿桃、鲤鱼、蝴蝶仙、团蝶、佛手、聚寿、番莲座、西西多、花蝶、八宝、喜鹊登梅、百蝶、长寿桃、八仙人、芭蕉、串莲、百寿、暗八仙、团玉兔、八柿、八吉祥、蟠桃会、博古、仿古铜、轧道、锦上添花、八仙庆寿、麻姑庆寿、黄地花彩、绿地花彩、红地花彩、蓝地花彩、天蓝地花彩、红满天蓝、黄地开光、祭红、鸡血红、梅子紫、老翁黄、豆绿、牙白、粉青、天青等。
粉彩(也叫软彩)是在明代五彩瓷的基础上于清朝康熙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饰有各色陶瓷。一般施于釉下青花蓝彩之上,亦有施于透明釉或无釉瓷上者。早期粉彩的花纹、轮廓多用棕色勾填,名曰“填色瓷”。中期以后,多用灰绿色的“锡珐琅”绘彩,称“粉珐琅”。晚期,又增加了胭脂红色的“金彩”。粉彩花卉、云龙、人物、八仙过海的图案甚多。清代晚期还兼画西洋花卉,以粉彩蝶恋花镂空转心瓶最为出色。转心瓶有两种,均有盖,一种外绘纹饰,里为空白;一种内外均绘纹饰。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仍沿袭康熙、雍正两朝的风格,并加以发展,装饰技法更丰富,有平涂、浮涂、点染、吹沫、刻花、划花、染花、镂空、点蓝、勾龙、填色、贴花、漆彩等。装饰图案多以“万寿无疆”、“三星高照”、“福、禄、寿”三星、“凤穿牡丹”、“莲花莲蓬”、“福瓶(福筒)八宝”、“八宝米袋”、“五谷豊登”、“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大吉大利”、“八吉祥”、“吉庆有余”、“莲蝶纹”、“二龙戏珠”、“花蝶”“宝花”“百花”、“百鹿”“百鸟”、“菊花鹿纹”、“金鱼”、“金鱼背”、“狮纹”、“五毒”“五鼠”、“百花簪盒”、“八仙”“海晏太平”、“金蟾”、“蟾蜍”、“大贵富贵”、“白菜”、“葫芦”、“鸡冠花”、“古钱”、“银锭”、“高仕”、“文人赏花”、“婴戏”等为主。
清代早期除继续保持明代永、宣时期的青花御窑瓷器的特色外,又烧造红彩、橙黄、金彩、银色等各色瓷器。其中,豇豆红瓷器(见图1)最为出色。
豇豆红是清末以降对一种铜红釉的别称,其色如雨后彩虹,亦称胭脂红。所饰纹饰有镂空的,有画暗线的,有划花的。其品种有贯耳方壶、弦纹梅瓶、盘、碗、扁瓶等。纹饰有花卉、人物、山水、翎毛、走兽等。
清代康熙、雍正两朝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除继续烧造青花、五彩外,新创色釉多达30多种,其中以郎窑红釉、甜白釉、祭红釉、仿哥釉、粉彩、鸭头绿釉及各色牙黄釉器的成就最大。特别是郎窑红釉,其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堪称一绝。还有,粉彩、彩灯、五彩大瓶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康、雍时期所创造的新的彩瓷品种有胭脂红、豆青、豆绿、木纹、墨彩、洒蓝、炉钧、紫红、天蓝、金光蓝、金彩、银釉、银斑、茶饰彩及四树、四花、八树、寿字等。
清代晚期,制瓷业趋于衰落。此时,铜绿、豆绿较多,粉彩亦很盛行,且有蓝色彩及三彩。光绪时期仿官釉、仿哥釉较著名。其他还有雍正仿古、乾隆仿古、仿成化青花、嘉靖蓝地白花、明初三祖(刘、李、何)款、康熙胭脂水滴、素三彩、黄地绿龙、绿釉、红釉、郎窑红、鹦哥胆瓶、豇豆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