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的绳子怎么穿好?
现代人玩珠串,其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在暑夏的时候,拿一串简单的佛珠在手上,心里自然是平静不少。然而,这串佛珠该怎么佩带呢?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在这里,我们简单说说吧。
因为佛珠本身是僧人们用于计数和持咒计算的,本来并无佩带一说。但是佛珠既然是佛教的法器,带有浓郁的佛家色彩,自然在佩带之时,应当心怀禅意,做到心得自在。因为根据我国道教和民间传统习俗,双上肢为“太极”,是气穴所在,是“三脉”之所,是身与心的天然分界线。因而,凡是有心于此者,应该将佛珠佩戴于左臂上,即传统意义上的“修心”,对身心进行一定程度的静养和修炼,达到明心见性,得自在解脱之目的。
当然,如果要达到禅定的境界,则要求佩带佛珠者与普通人不同,须得符合下列标准:
手珠的标准尺寸比例:直径2—2.5厘米,垂指长度6—7.5厘米。佩带方法:左右手各持珠串108粒,手手颠倒,顺时针方向吟唱念动“南无阿弥陀佛”(n-a-mo-a-mi),三至七遍(根据各人功力而定)。完毕,再逆时针方向吟唱七遍“南无东方药师琉璃光佛”(n-a-mo-d—on-g—n-g-po-ri-te-b-o-l—u—ke—s-u-ra-n-ga—v-d—a-i-tu—d—z—i-z—u-l—u-d)。持珠时应取入手珠中央,即“人”字形两条斜线相交之处,为手珠中心。
圈珠的标准尺寸比例:直径3—4厘米。佩带方法:手珠戴法同手制珠。圈珠以108粒为一串。
佛珠的佩带,可谓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但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手珠,一种是挂珠。
手珠,一般握于手中持念。多用于佛教修行者,用以计数,或用于持咒。如修行者每日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必须熟记其声字音调,念时以手珠持念,自可起到助念之功效。
挂珠俗称念珠,多悬于颈间,为人所注目,一方面是出于卫生的考虑(以免汗渍油污浸渍等等),另一方面,也是显得庄严。挂珠的打结之处,常系以红丝线或银丝,以借重珠体之能量,且显华丽(其实无论手珠或挂珠,皆须以佛门三宝为主,假若以诸如水晶、玛瑙、水晶等等所制的“佛珠”为主,借重其自然能量以“驱虫”、健身等等,倒还言之成理,若曰借重其华丽之能量,则实于理不便矣)。
一般皆以足串计算,唯手珠则无须如此,因为手无容身之处,持咒之时,那串佛珠自然贴抱于腕内,唯手珠当持念之时,不妨以珠距掌缘不足二指宽,是为适合。
至于佛珠之数字,常见14粒、18粒、21粒乃至27粒,皆被视为如意珠。18粒者为最常见者,因释尊住世之时,弟子多尊“十三佛”,而此13颗佛珠,已具“佛陀”、“菩萨”、“罗汉”、“解脱”、“生天”、“福慧”六相,其意义胜于18粒之多矣。
至于“持珠”,即把佛珠戴在手上,“持珠”者应在“持念”之时,但“持珠”非必以“持念”为必要,若系挂于颈间者,则常处于“自爱”之地位,不须“持念”,当然如果又能“持珠”又能“持念”者,亦不失为“一举两得”矣。
至于“打结”之所,亦有多种。最简单的,可以左右互贯,然后再打一个“活结”即可,倘能使结不易散,而又易解者更佳。然最理想之打结法,仍当以三结为宜,所谓“三结”者,即是在“左、右、中”之三处,各作一“活结”,如此,则珠体之间密实牢固,而因有“三结”之遮蔽,则虽“串连”贯通,而执持之时,于手掌上亦难显出棱角之形状,斯实为更为理想之款式。
至于佛珠之“穿联”方法亦有多种,用“线”者,俗称“钢串”。用“丝”者,称“佛头”。用“革”者今已不多用,因为系革于手时,多有“牵绊“、“坠手”、“煞手”之名。倘能如意搭配,岂惟无“碍手”之忧,反而成为一种难得的装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