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铸袁大头有价值吗?
近年来,私铸的银元不断在古玩市场上出现,如“袁大头”、“黎元洪”、“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段祺瑞”等,一些赝品还相当精致,初看很难辨别真假。
专家认为,这类银元属于高仿赝品,是一些制造伪币者为满足人们收藏喜好、提高其经济价值的产物。
专家介绍,古代由于冶炼工艺不成熟,造假银元难度较大;而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的银元,其制作工艺相对容易,造假者很容易就能造出类似品,这也是近年来此类赝品大量增加的原因。如“袁大头”银元,这种银元从1914年开始制版流通至1951年被国家明令禁止流通,时间跨度大、存世量多,自然成为造假者的首选,市场上这类赝品也最多。
造假者大多对银元进行重新铸造,即翻砂造假银元。由于古代制造银元技术较为成熟,且具有几百年历史,造假者很容易从市场中收集到真品银元。然后,造假者将真银元熔化后制成模具,再铸造出假银元,其做工精致,初看不出来。
专家说,近年来出现的假“袁大头”银元主要是民国时期的,清朝时期的很少,且从材质、颜色、包浆和重量上均与真品难以区分,如重量方面,真“袁大头”重26.4克,假的重量会略微轻一些,但很难鉴别。
专家认为,虽然一些假“袁大头”在做工上可以乱真,但可以从重量上进行区分,真品重量在26.4克左右,不会相差多少,而假品重量则会轻一些。
但是,现在一些造假者也注意了这个问题,如采用真品的边角料加工,或在其表面涂抹了一层其他物质,重量和真品相差无几,这就需要收藏者多动手感觉,仔细辨别。
在银元收藏市场上,假货多,真品难觅,不少投资者吃了大亏。专家建议钱币收藏者多看多问多查,不断提高自己辨识水平,最好找一些专家教授为自己把关,这样才可以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