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之白是清代谁?

闻鹤松闻鹤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绘画艺术中,空白作为形式美因素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验。如战国时期的《考工记`画绩》中说:“分间广倍,以类相丽(丽:附著)别墨别朱(别:别开殊观)……”分间,即空白,广倍,即色块,意思是说,画上的空白部分与色块等要均衡,与墨色的用朱用墨要有所分别,形成鲜明的美感效果。

在我国绘画中有所谓“计白当黑”的说法,意思是说,画幅上留白部分和着色部分一样,在绘画中同样重要,同样起着表现作品的内容、烘托画面主体、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计白当黑作为我国绘画的特殊法则,在美术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计白当黑的技巧在唐代张璪的绘画中是很有特色的。他说:“山中迹,花中取脉,川中取意。”可见,“白”在他笔下的“黑”中是作为表现技法出现的。“白”不仅与“黑”并存,而且两者在画面上相互补充,相互辉映,使作品更加突出。

在宋代以后,计白当黑在画论中也不断得到发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意谓书画的创作贵在神似,难于形似。元代王绎则强调画面的墨色应“简而备”而不应该“繁而拙”,所谓“繁而拙”就是指画面布置得十分混乱,“简而备”则画面简略且完整充实。

明代沈颢也认为作画应“意在笔墨之外”,即绘画不应仅注意于笔墨描摹,还应该更在意于“白”的处理;“白”处理成功,“黑”也即笔墨自然也就成功了。这些画论表明,在宋代以后,计白当黑在画论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说明人们已能自觉地把“白”作为绘画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作为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艺术法则。

清代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里说得更具体更明确,说作画不可不留意于墨与白的处理;“画虽一画间甚小,亦须回环照应,密处不细,疏处不离,会合联络一气相生,斯为有笔有墨,若飘疏脱乏笔,则画不可望佳矣。密处俱用笔墨以遮蔽之,更觉密处之密;疏处俱用空白以出之,更觉疏处之疏。一印印纸者不可不知。”这段话说得非常明白:画面空白部分要画得象画得好,“白”与“黑”一样也重要;作画要讲究疏密得当,不能仅仅拘泥于“笔”的描写,“墨”着色,而忽略“空白”的表现,否则,会“画不可望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