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中国紫檀有哪些?

湛家瑞湛家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国曾大量从缅甸等地进口过紫檀木,用于制作家具以及雕刻艺术品等,这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用檀”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用檀”。 这些紫檀木大多被做成大尺寸的板材,用于建造建筑或者加工成各种家具、屏风等。不过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南师大附属仙林学校就拥有一套由318根楠木制成的桌椅,而它们最初竟然是一件件单独的零件! 由于当时我国木材供应紧张,所以这套桌椅的构件都是单件独立设计的,采用插榫等方法连接,可以任意拆卸组合,方便使用时拆卸组装,用完后再进行拆分存放,以节省木材资源。

除了上述这两处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地方建起了各种类型的紫檀木家具,但大多数已不可寻。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在北京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其内部装饰相当考究,有不少地方使用了珍贵的木材,其中就有来自云南的紫檀木。另外,人民大会堂内还安放着一张长约24米的圆形贵宾桌,它是由80块直径约两米左右的圆木拼接而成的,取名为“同心圆席”。据资料显示,这张“同心圆席”正是用了大约20立方米左右的紫檀木。 除了作为家具外,这些进口的紫檀木还被打磨抛光,制成木刻版画或是浮雕等等,用以体现当时的艺术水平与风尚。例如在中国美术馆中,就有一件著名的雕塑作品《生命之河》,它是由华裔画家黄永玉亲手制作的,原料正是来自缅甸的紫檀木。

敬子文敬子文优质答主

中国70年代紫檀的特征:

1、紫檀家具的造型是仿明清的,但是做工粗糙,雕刻图案简单刻板生硬。

2、紫檀家具的造型是仿明清样式,但是比例失调。例如70年代仿制的清中期紫檀三屏罗汉床,床牙子的马蹄状卷书下挂牙弧度太大。明式罗汉床侧视应该是一条优美的斜直线但仿制的罗汉床侧视线呈折线,结构造型生硬,这都是因为70年代的仿制缺乏明清家具的实践经验所致。

3、由于紫檀材料的紧缺, 70年代的紫檀家具多包壳仿制,其工艺特点是先用杂木制成家具的框架,内部结构仍用卯榫结合,而卯眼的大小与榫头的尺寸相差很大,用不着的卯眼用鳔胶封死,然后在外表用紫檀木锯成约7-10厘米厚的板材,用锯口销钉钉在家具的木框上,然后进行雕刻打磨上蜡,乍一看,与全部用紫檀制成的家具毫无两样。如果鉴定时仔细观察便会从外表发现细小裂纹,这是由于紫檀木质膨胀收缩时而产生的。另外,由于紫檀的包壳较薄,家具的腿足,牙条等棱角处也常常被磨破或是崩裂而露出内部杂木的浅黄色的本色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