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哪个时期掐丝珐琅好?

房建宁房建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因其在明代景泰年间制作较为精美而得名,它与烧制瓷器采用同样的色釉料在金、铜器皿上掐丝釉彩,是金工与珐琅结合的工艺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清宫造办处及全国各地进贡的各种精品掐丝珐琅器2300件之多,其中清乾隆时制作的珐琅器最多,质量最精。

清代各个朝代制作的珐琅器在款识、材质、造型、装饰、使用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仅釉色配方就十分困难,珐琅彩系仿照景泰年间的釉色烧造,珐琅彩的烧成温度掌握不当即会出现花斑,因此一件珐琅器的制作一般要三至四次入炉焙烧方能制成。清代掐丝珐琅器一般内廷使用的一般为铜胎,陈设在圆明园等处或赏赐臣工的多为镀金铜胎,但器表施加珐琅釉后仍不易看出。清康熙初年珐琅色有红、蓝、棕、白、黄等几种,釉色较薄,色亦不正,细观可见红色暗褐,蓝色发紫,绿色陈暗,且有黄色斑点,各色珐琅器表还多有深浅裂纹。清康熙十九年后随着国外珐琅技术的传入,烧制珐琅技术得到了提高,珐琅色渐全,釉色增厚,色亦转正。清雍正年间珐琅彩釉色更趋丰富多彩,有月白、赭石、香色、秋香色等十多种颜色,且珐琅釉料纯净,色泽鲜艳,釉面光润,花纹图案大多为吉祥图案,如“鸿福齐天”、“三羊开泰”等。此时期珐琅器大多有“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此款有“填红彩”和“釉上蓝料款”两种。清乾隆初期珐琅器仍能承袭雍正朝的风格。珐琅彩基本与雍正朝相同,只是月白色釉在器表应用少了,新出现了藕荷色釉。乾隆中期因乾隆皇帝崇尚奇巧繁琐的工艺,珐琅器的制作受到很大影响;此时珐琅器胎体厚重,铜质粗劣,掐丝线条简单,且镀金质量低劣,器表容易脱落,釉色虽多,但釉色光泽较差。乾隆后期因国外珐琅釉料来源枯竭,珐琅色大为减退,珐琅器质量较之中期又有很大退化。乾隆时期珐琅器款识大多为“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清嘉庆朝珐琅器制作开始走下坡路,珐琅器造型呆板,装饰繁琐,纹饰凌乱。釉色比乾隆朝减少了许多,新出了玫瑰色釉应用较多。款识仍袭乾隆朝“乾隆年制”四字篆书,而且仿品较多。清道光朝掐丝珐琅器已很少见,新出了“道光年制”四字篆款,但大多沿用“乾隆年制”款。清咸丰朝在宫中用器中已不用掐丝珐琅器皿了,而北京民间私营作坊却开始制作仿古的掐丝珐琅器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