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顺的书法有收藏价值吗?
启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书画家,教育家,他的书法作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早在1993年4月7日,北京翰海就曾经推出过启功《书法四条屏》(68×135cm×4),该作以38.5万元成交。2008年,他的860字楷书《三国志》被广东崇正以2464万元的天价拍出,2009年12月19日,由北京保利推出的作品《行书六言联》,以559.2万元成交;今年5月16日,由中国嘉德推出的行书作品《临〈十七帖〉册页》以347.2万元成交。
书画作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造诣、作者师承、作品题材、装裱形式和流传有序性等种种因素所决定的,尤其是书画家的人品和书德也是影响其作品价位的重要因素。以德、艺、品行俱佳的启功先生为例,他在世之时就不参与自己作品的拍卖或估价活动。同时他对自己书画的价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在世时不止一次地对友人谈到:“我写字从来不比谁,但不比谁并不代表我不比谁。”
在一次闲谈时,他还举例说,某拍卖会上,他的作品在落槌前为15万,而隔壁拍卖张大千的《桃源图》的竞价已高达到1900万。在启功先生看来,这是天壤之别,有天壤之别才是正常的。如果一旦出现启功书画比张大千《桃源图》高出十倍、百倍乃至千倍,就是不正常,是违背艺术规律的。
当然,随着市场的变化,艺术家的书画作品的价位有大幅度上涨是很正常的,如果以1993年北京翰海首次推出的启功《书法四条屏》(尺幅为68×135cm×4)38.5万元成交为例,到20年后2013年嘉德春拍推出的《书法八条屏》(尺幅为105×34cm×8)成交价为97.75万元。其尺幅小了,而价格还上升了60%,这应该是自然升值。但是有的拍卖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佣金,或委托方对作品有更高的期待而出现拍价离奇上涨,则有违艺术规律。
如在北京长风拍卖2006年秋拍中一件启功《松荫高逸图并行书自作诗》的镜心(71.5×44.5cm),竟然以134.4万元成交。这件书画合璧作品尺幅很小,而价格却超过了启功许多书画作品的价格;在同一场拍卖会推出的启功《花卉四条屏》估价为30万——40万元,而最终成交价高达224万元。这幅书画合一的作品只有262厘米×273厘米,其成交价远远超过1997年北京荣宝斋春季拍卖会上推出的一幅114厘米×166厘米的《松鹤图》(99元成交),与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推出的规格与《花卉四条屏》差不多的《书法四条屏》有天壤之别(该作385.28万元成交)。这种以高价卖出的书画作品是很难流通的,而真正具有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的当是以正常价位获得的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