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铜元有收藏价值吗?

植鸿彩植鸿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辛亥革命前,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各自利益的争执,日本企图垄断我国货币发行,遭到其它国抵制,故日本只获准在东三省及内蒙东部地区发行铜币,正面为汉字“大清铜币”,背面为菊花图案,世称“菊花币”,但因“大清”二字与民主革命为敌而受排斥,故未通用。当时各省“铸币权”被收回,中央户部统一铸造铜元,俗称当制钱二十文,即“大清铜币”。

从1900年至1911年,清政府共建造了十大铜元局铸造铜币。其中广东铸造的是“光绪元宝”(铜币当中“广”字笔画较多),湖北为“本省铜币”,四川谓“四川铜币”,其它省份铸造的统一为“大清铜币”,故清末当十铜币(铜元)大体可分为通用型和省造型两大类。

清末各省铸造的铜元都有一定的差别,广东俗称“龙洋”,铜质偏紫,重量有1.5~1.8克不等,钱面为蟠龙图案;湖北称为“大头铜币”,铜质偏黄,图案为立龙,四川铜币俗称“月芽团龙”。一般通用型的直径约2.8厘米、重3~3.5克,铜质稍红,内圆边齿,当制钱十文,“十”字以汉文计,外缘为回纹,当心为“铜元”,左右为“户部”,上下为满文“户部”;“当十”以下为辅币,俗称“小铜”,有当五、当二、当一文。

宣统三年铜币由于铸造量小,流通时间仅一年,很少流入市场。宣统三年“大清铜币”被当十铜元收藏者称为“关门配套”之品而倍受青睐,“宣三”中的“鄂”字币更是一枚难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