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朝珠有碧玺材料吗?
朝珠是清代后妃大臣重要的冠饰,与冠帽相配,只能朝见皇帝时佩戴。《大清会典》中记载,清代朝珠的质地有十一类,分别是金珠、塔珠、碧玺、翡翠、红蓝宝石、珊瑚、蜜蜡、伽南香、绿松石、玳瑁和料珠。
朝珠通常是由108颗圆珠串联而成,代表着一年的12个月、24个节气和72个物候,下方还有四颗间隔珠和大小 conjugate,缀在背上的叫背云,垂于胸前的叫佛头,下面还缀有三串称作记念的珠链,每串有十颗小珠。挂记 念珠的珠牌叫“塔”,一般为金玉等质地。
清宫中的朝珠制作极为精美华贵,如慈禧太后使用的金镶红蓝宝石朝珠上,主珠用3625颗宝石累丝堆垒而成,背云和佛头都镶有红蓝宝石,珠牌和记 念珠也用宝石来装饰。一般朝堂上使用的朝珠多为东珠,这种珍珠产量低,只产于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里,皇帝和皇太后得到的东珠是当时黑龙江将军进贡的,价值 非常贵重。由于东珠太过珍贵,不能轻易使用,所以清宫中还会使用仿制的东珠来制作朝珠用于日常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