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坑翡翠手镯有什么特点?
清朝是翡翠真正兴盛的朝代,清朝宫廷中,帝王妃嫔都以佩戴和使用玉器为荣。清代玉器在中国古玉器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集历代制作工艺之大成,又在实践中不断革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由于清乾隆朝前后130多年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统治阶级大兴土木,追求奢华,极大地刺激了工艺制作的发展,使玉器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高峰。乾隆朝的传世玉器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和各地著名博物馆中,还有相当数分散在世界各地。
清代中期,碧绿通灵的翡翠传到中国内地之后,因其颜色、质地不但不逊于和田玉,且色彩更丰富多变,又易于成型,雕琢加工者不用再花费精力去铲琢,用铊开光划线,用錾子剔地即可。
雕刻者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对翡翠原料进行俏色,使这颗绿宝石的天然美与工艺美得以完美地结合,从而创造出造型繁多款式新颖、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翡翠制品。翡翠传入中土后不久,就取代了和田玉在我国玉器中的主导地位。
清代玉雕工艺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形成了它独有的艺术风格。从造型看,清代玉器总体上较清以前浑厚凝重,而显得繁缛细巧。琢制玉器不计工本,用料不分玉璞大小,大件玉器不惜用拼合、接杆、镶铜套、套紫檀雕盒等方法以期成器,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长达两米多的青玉雕九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