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都有石文吗?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点事实:天然形成的翡翠,或多或少存在“石纹”,这个是无法避免的;不过,在商业评价中,仅凭“有纹/无纹”来评判一件翡翠的好坏是极度片面的! “石纹”分为两种:
1、真性纹(结构性纹理):这类纹是被玉石晶体间的结合方式所决定的,即所谓的“晶间纹”或“交织纹”,它是确实存在的,且无法消除;但是,它一般较为松散,且颜色与底子的颜色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不会太难看。 真性纹,主要存在于翡翠原石的外围、以及裂纹出现的地方,在雕刻过程中也会被保留下来。由于它的结构特点,在抛光过程中会暴露出来,所以,我们在光线下仔细观察翡翠表面,可以看到这些纹理。 如图所示:这就是一块天然翡翠A货貔貅的表面,可以看到细小的点状、线状、块状等纹理,但这些纹理并不密集,且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并不会影响美观。
2、假性纹(腐蚀成因):这种纹是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晶体表面产生侵蚀现象而形成的。这种侵蚀现象,可以是地下水中的矿物离子对硬玉岩的侵蚀,使原本的晶体表面逐渐变得模糊,形成所谓“水沫子”;也可以是高温、高压条件下溶液对硬玉岩的结构发生溶解,使其内部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纹理(这种性质类似玉石中的“糯米粘”)。无论哪种成因的假性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纹理一般呈聚之状分布、颜色与底子颜色接近、纹理多呈平行状态。
当然,如果是人工处理的B+C货,那么表面的处理剂除去了原本就有的石纹,故新做的石纹为人工所为。 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一块翡翠都不可能没有任何石纹,只是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如果一块翡翠没有石纹那反而值得怀疑——是不是漂白加染色了? 但是,我们判断一件翡翠价值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纹,而在于:
1、纹是否影响到整个画面的美感;
2、纹的颜色和玉器本身的底色是否协调;
3、纹的存在是否是天然的(即不存在人为处理的情况);
4、纹的大小、形状、数量等是否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