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五管瓶是干什么的?

初文浩初文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管瓶又称五孔瓶、五足瓶,是中国一种汉族陶瓷器造型,产生于南朝,延续到宋、辽时期,是随着佛教盛行烧制的冥器,不能实用,属于明器,专作随葬用。五管瓶形状:小口、短颈、鼓腹、平底,腹下设五管。唐代的五管瓶高大厚重,宋代的五管瓶形体变小,釉色以青釉或白釉居多,少数施黑釉。宋、辽墓葬中出土的五管瓶,有些是在南方烧成后北传的。五管瓶也称五足瓶,因瓶底有五个尖足得名。其用途不是盛物的实用器皿,应是专作随葬的冥器。

五管瓶源于三国时期的二系魂瓶,三国西晋逐渐演变为由两两相对的系攀,到了东晋变为四管瓶,再发展到南朝时期成为五管形制,以南朝宋、齐、梁时期的南方地区流行,尤其是长江下游一带,如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福建地区也有烧制。

关于它的用途和名称,历来说法不一,或称唾壶、或称唾盂、或称高足瓶、或称五管壶、或称五足瓶、或称魂瓶、亦有称作五子夺魁瓶、五福临门瓶、五子瓶等等,由于该器多为隋唐时期墓葬中的陪葬品。因系专为随葬而制作,故有冥器之称。

也有陶瓷专家认为不能用“冥器”一词来称呼五管瓶。因为五管瓶不具备祭祀的功能,而是专为“盛贮”而设计的物件。五管瓶,是佛教进入中国,在东晋兴盛于南方的产物。在佛教教义里,人生在世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灾,人只能在无尽的轮回中,苦乐相随……。

五管就是对人生的五种警示,五管瓶是对人生五种状态与态度的承载物,即所谓:人生苦短,来生再圆;生者自重,死者自轻;无欲无求,静养心灵;五灾无惧,心诚则灵;今生失意,来生再赢。其造形与西周时期铜制的簋(音轨)十分相似。簋在古代一般是用来放黍稷(粮食)的器具。可见,五管瓶与簋有很深渊源,五管瓶与簋一样是用于祭神的专用器具,也属于宗教法器的范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