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瓷是什么瓷器?
珐琅彩又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其实在康熙朝的时候,珐琅彩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瓷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一语,道出了这种工艺品的基本特征,在当时,也以此名指称这种新品种。珐琅彩的制作方式是先由景德镇御窑厂烧成上选的无釉瓷,然后送至清宫造办处,再由造办处珐琅作的珐琅彩艺人仿照铜胎画珐琅的工艺,用从欧洲引进的珐琅彩料在这些上选白瓷上绘制纹饰,再经过600-800度的低温烘烤而成的。
“瓷胎画珐琅”这一名称反映了宫廷当时对这种新兴品种性质的认识程度,康熙五十七年,宫廷造办处添新作坊“珐琅作”,康熙皇帝还亲自授意利用宫中收藏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样式设计制作了56件瓷胎画珐琅杯,这在珐琅彩瓷器制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带成化款的鸡缸杯是“瓷胎画珐琅”的早期器,制作上还留有铜胎画珐琅的风格,纹饰布满器身,色泽浓重,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风格有明显区别。康熙五十九年制作的珐琅彩瓷盘等器上,首次出现了康熙款。由此看来,“瓷胎画珐琅”的名称的确体现了康熙朝对刚起步的珐琅彩瓷器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的认识,而康熙款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康熙朝是珐琅彩从初创到兴盛的第一个里程。